新能源车地下充电引安全焦虑
专家称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明年实施 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09月29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车主选择在自家车位(库)安装私人充电桩(下称私桩)。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地面车位紧张,不少私桩被安装到了地下车库(位)。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市民对私桩进地下车库的消防安全表示担忧。
近日,记者走访南昌市各小区地下车库发现,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混停、架桥走线长、特殊灭火器材欠缺等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私桩附近,而针对上述问题的强制性标准还处于空白状态。专家认为,应尽快明确强制标准、完善监管链条,做到标准安装、管理到位、安全充电,才能消除市民焦虑,利于新能源产业长远发展。
私桩进地下车库引担忧
今年的几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引发业主对“私桩进地下车库”的安全担忧。
8月20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南昌县某小区架空层的车库周边墙面,还留着少许熏黑的痕迹,入口处“限高2米”的标识足以把消防车辆挡在车库外。数月前,这里发生了一起新能源车充电时自燃事故,造成该车完全烧损和车库卷闸门的部分烧损,未造成人员伤亡。
“可能电线不够粗。”“可能电池充太满了,晚上应该拔掉插头。”邻居对火因纷纷猜测。当地消防救援大队出具的《火灾事故简易调查认定书》显示,起火部位位于该车辆底部电池舱处,起火原因不排除为电池过充引发火灾。
无独有偶,8月19日8时10分,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香榭园小区6号楼地下停车场发生一起火灾,导致3辆轿车及多辆电动自行车被烧毁,过火面积约30平方米。据当地消防部门通报,火灾由一辆二手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引起。
2021年应急管理部发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新能源汽车不就相当于一辆大号电动自行车,在车库引爆附近的油车怎么办?”上述南昌县某小区一名居民担忧地表示。
今年年初,新能源车过琼州海峡“受排挤”的新闻就一度引发类似争议,出于安全考虑,当地港口及航运企业限制了新能源车上船的数量。
对南昌新能源车主陈先生而言,在地下车位安装私桩充电则多少有点“情非得已”。如果使用红谷滩万象天地附近的露天公共充电桩,平均一次需要20至30分钟的时间,只能坐在车上干等,而且每到高峰期免不了排队,充电费加服务费也涨到了将近每度电1.2元。
“下班回家用私桩充电,睡一晚就能满电出门,家用慢充对电池也更健康。”在自家地下车位安装了私桩后,陈先生表示,不仅不需要高峰期抢充电位,还能享受夜间每度电0.6元左右的低谷电费。这意味着,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浪费时间等待的同时,还要花费更多的钱。以某品牌的新能源车标准版为例,充满73.6度电,平均每次需多支出约44.16元。
与陈先生拥有相似观点的车主不在少数。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充电桩达到1060.4万台,其中私桩739.4万台,占比接近70%。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高层小区地上车位紧缺,其中不少私桩安在了地下车库中。
法院支持业主安装私桩
地下车位能否安装私桩?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在赖某某诉某物业公司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中,确认了私桩的合法性。法院支持业主在自家停车位安装充电桩,物业服务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配合,至于自用桩是否符合安装条件、具体应如何安装,应根据用电及施工可行性勘察确定。
根据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除充电站、独立建造的停车库外,建筑物内的充电设备额定功率不得大于7KW。这种1小时7度电的“家用慢充”,相当于同时开启了6台1.5匹的挂壁空调。
“除了运行时的物理碰撞,当下新能源车自燃的风险主要来自充电时的锂电池热失控。”南昌某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人员解释,每当一台私桩开始工作,电池内就可能产生锂枝晶。过多的锂枝晶可能刺破电池薄膜,形成内部短路。一旦形成短路,会产生大量积热,最终引燃电池和车辆。
“合格的汽车锂电池都配有散热、安全系统和内部隔热措施,正常情况下自燃概率极低。”上述研究人员也表示,如果采取了足够防御策略,整体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但地下车库环境封闭、车辆密集,针对新能源车采取的安全措施应当比普通车库更为严密。
9月1日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出了相似的担忧。2023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率为万分之0.96,而燃油车的起火率则在万分之1.5左右。尽管自燃率更低,但研究显示,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分布更集中,尤其在每年6月至8月,充电或静置状态下起火的比例则超过了50%。夏季在地下室充电的新能源车,其“危险系数”可能比理论更高。与此同时,新能源车起火比油车更难扑灭,复燃率较高。国内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已超过2500万辆,电芯装载量数十亿个。大体量下,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果同样是灾难性的。
喷水系统难有效扑灭热失控车辆火灾
8月27日,记者在南昌市东湖区高层小区紫金城地下车库看到,一辆正在充电的黑色新能源车四周停放着燃油车。由于车位处于中间区域,车主将私桩安装在了车库柱上,黑色的YJV电缆从漏电保护器中绕柱延伸出,最终通过车库顶端线缆桥架通向电箱,线长有20余米。
除少数靠近电箱的车位,地下车库内充电桩距分电箱普遍有数十米的距离,电缆往往需要经过一段塑料管道和桥架才能接入电表。“这些电线就在地下车库头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来,不仅周边油车遭殃,墙体说不定也会受影响。”一名小区居民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担忧。
为预防火灾,车库内部分新能源车车主还在充电桩旁放置了红色的干粉灭火器。“不同于燃油车灭火,锂电池燃烧不需要氧气,干粉灭火器收效甚微,使用大量水可以加快反应、降温灭火,但也会产生氢气并释放出有毒气体。”上述研究人员提醒,出于安全考虑,除了在地下室增设针对锂电池燃烧的灭火设施外,新能源车最好与燃油车分开停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新能源车充电桩安置在地面。
在南昌市红谷滩万达广场负一层停车场,3台充电桩被集中安置在防火卷帘和消火栓附近。电箱安置在充电桩上方,线缆被金属管道包裹。在电箱下,摆放着绿色的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记者观察了多家商场和小区后发现,商场的防护措施普遍比小区地下车库配置更周全。
根据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公开信息,动力电池包起火后,其喷射状火焰蔓延速度快、温度高、产生大量毒害气体。现有常规建筑消防设施的顶部喷水系统在处置新能源车辆热失控火灾的过程中,无法有效扑灭热失控车辆火灾,也无法阻止热失控车辆火焰向周边车辆蔓延。同时,消防救援人员在扑救仅有常规消防设施的地下充电泊位新能源汽车火灾时,无法有效对车辆底部电池包进行降温。
专家建议:
出台强制标准并加强监管
“地下车库私桩怎样设置才算合格?油车电车是否要分开、电缆最长多少米、消火栓和防火卷帘是否应特殊配置,各部门也没有提供明确的规定。”针对上述情况,南昌市新建区某物业公司杨经理倒起了苦水。
与小区物业犯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安装私桩的程序并不复杂。根据2019年实施的《江西省城市公共场所和居住(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管理办法(试行)》,居民个人新建自用充电设施的,可不进行备案。
记者从国家电网客服处了解到,新能源车车主仅需准备好身份证明、车位产权证或车位租赁证、物业同意书、购车证明四项材料,通过国网App提交申请即可。电网工作人员会免费上门勘察小区电容等条件,并在符合要求的车位附近安装电表。从电表到充电桩的这段距离,无需验收、检查,车主自行负责,由4S店上门或者另请第三方安装均可。
记者随后咨询了南昌市某第三方充电桩安装服务提供商。“充电桩就是个大插座,只要线缆直径达标,产品不偷工减料就没有危险。”对方表示,充电桩安装过程中,确实没有特殊标准和要求,实在担心安全问题,可以额外购买充电桩保险。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自当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目前,充电桩还未出现在这一目录中,没有统一强制标准。
消防法和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如果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尽到监管责任,以致发生火灾的,需要承担因电动车失火、爆炸带来损失的补充赔偿责任。杨经理表示:“如果没有强制标准作为依据,对业主提太多要求,会被认为我们有意为难对方。”
记者注意到,2021年12月,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江西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在普通车库安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充电设施宜集中布置和分组集中布置、组与组之间防火距离不少于6米、每个防火单元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h的防火隔墙等新要求。但该标准仅为推荐性标准,无法像强制性标准一样,作为执法和行政执法的依据。
“尽快落实强制性标准,明确安装、验收等环节的监管部门及职责,做到标准安装、管理到位、安全充电,才能消除市民焦虑,利于新能源车产业长远发展。”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颜三忠告诉记者,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电动汽车充电安全问题,《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已经研究制定,预计2025年8月开始实施。此举将显著提升充电桩行业门槛,行政部门应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准备工作,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同时也要加大对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为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文/图 王政 全媒体记者吴强)
编辑:熊玮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
审签:毛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