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架空层 智能测火情
吉安市青原区探索治理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新路径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08月01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改造后的架空层

“现在小区的电动自行车都停得很整齐,也没有‘飞线充电’的情况。加上智能充电棚,充电更放心了,充一次电也不会花很多钱。”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案山社区康桥居小区二期1栋的一名住户对小区改造后的架空层和充电棚赞不绝口。
为了解决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青原区科学划分架空层,明确停放区,在空旷地增设充电桩,在此基础上,青原区在小区楼道安装智能识别火焰的摄像头,与火情接警平台联动,全力将电动自行车火灾扼杀在萌芽状态。
打造电动自行车停放样板
7月24日上午,吉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在青原区召开全市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管理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会上,青原区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就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示范样板进行了重点讲解。
“这是两块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接下来实验人员将模拟两块锂电池碰撞起火的情形,请大家仔细观察。”当天10时,在青原区河东街道案山社区康桥居小区二期一处空旷的地方,消防救援人员正在演示电动自行车起火过程。
“电动自行车火灾从开始冒烟到遇见明火只要5秒钟。”青原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袁之扬介绍,30秒燃烧产生的有毒浓烟即可覆盖整个房间和楼道,90秒内温度就会达到200摄氏度,3分钟后,火势进入猛烈燃烧阶段,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有毒的热烟气顺着楼梯以3至5秒的速度向上蔓延,产生烟囱效应。
演示结束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电动自行车万万不敢停在楼道内,给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也十分重要。
“现如今大部分小区一楼都有架空层,但实际上可能堆放了乱七八糟的杂物,或者停满了业主的电动自行车,整体很混乱。”青原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肖鑫介绍,如何安全、高效地利用好架空层,该大队从平面布局、防火分隔、设施器材、安全疏散、制度管理、培训教育和应急处置等7个维度,系统明确规范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
同时,青原区消防救援大队利用科技的力量为电动自行车领域的安全加码赋能,打造具有智能火眼检测摄像机和烟感探测器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达到智能监测火情、提高灭火效率的作用。
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研,该大队选择了河东街道案山社区康桥居小区二期作为试点。“小区目前有住户450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300辆。每次巡查时,总发现有部分车辆停在楼道或消防通道,这让我们很困扰。”该小区物业负责人说。
为避免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反复发生,大队便想到划分架空层的区域,明确每栋楼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区,在空地上划分充电区,并通过悬挂车牌的方式确保“一车一位”。若有乱停放的车辆,物业巡查人员会要求业主挪回正确位置,屡教不改的则会请大队宣教员进行劝解,为其上一堂消防安全知识课。
此外,若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至电梯内,小区电梯智能识别阻车系统便会自动识别并触发“电动自行车禁止入内”的语音警示,让车主将电动自行车移出。
实现火情接警平台联动
解决了电动自行车的停放问题,充电又成为第二个难点。是否可以利用智能识别火焰的摄像头,与火情接警平台联动,达到发现火情自动报警的作用?
有了初步想法后,青原区消防救援大队便寻找相关公司,看上述设想能否落地。前后花了1个月的时间,具备AI火眼检测的摄像机成功与消防控制室和智赣119值守服务中心的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功能联动。
袁之扬解释:“当充电棚内有火焰冒出时,通过AI检测,在烟感探测器的双重加持下,火情一旦发生,公共视频会第一时间锁定火源和位置,并将信息传送到小区物业消防控制室和智赣119值守服务中心。与此同时,辖区消防救援大队会接到报警电话,火速前往处置。”
据悉,每个充电棚都配备了2具4kg干粉灭火器,以备不时之需。充电桩具有防风雨、远程控制、自动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
肖鑫表示,大队还因地制宜,根据各小区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推广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工作。为此,政府部门提供了“接电申请零上门、电力施工零审批、电缆线路零投资”的“三零”服务,为企业减负,同时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单价不高于居民电价。
“通电效率快、零成本,极大地满足了我们充电桩运营的用电需求!”7月28日,吉安市青原区两山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咨询政府相关部门,为辖区小区加装充电桩运营申请新增用电,令他欣慰的是,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他,并在查勘现场同时完成施工布置,很快就完成电缆敷设、装表送电。
截至目前,青原区已有8个小区、3家重点单位增设了智能充电棚,新增充电端口720个。(文/图 赵倩 晏乔 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
审签:毛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