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劝阻 为安全“加把锁”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07月12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原标题:
敲门劝阻 为安全“加把锁”
上饶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全市范围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进行改造,让群众有地方充电、充得上电、用得起电。”近日,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刘宗元如是对记者说。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6月,上饶市多部门联合组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协同联动、疏堵结合,从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等方面开足马力,统筹推进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出动检查组674个,检查小区数量391个,检查自建房数量730个,检查“三合一”、沿街门店、夜间经营使用等场所945个,累计现场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数量2901辆,行政处罚687人。

检查与宣传并重
“一到晚上,很多住户会选择把电动自行车停在楼道里,形成消防安全隐患。”上饶市信州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詹扬介绍。
7月5日,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深入广信区阳光花城小区开展联合检查时发现,该小区部分居民楼单元门内停放了多辆电动自行车。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周都会安排志愿者进行排查,发现单元楼有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的现象,就会立即逐一“敲门劝阻”,要求车主将车辆移至安全区域。
上门劝导群众挪车,始终治标不治本。刘宗元告诉记者,大多数社区、住宅小区没有设置足够位置的充电棚让居民停放车子,充电桩安装厂商不一、充电收费价格也有差别,群众“飞线充电”“违规停放”现象比较明显。同时,小区管理跟不上、部分居民充电意识有待增强,也是导致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乱象的主因。
为此,全市各地联合检查组,坚持“违法劝导+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突击抽查的方式,重点对辖区内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场所,销售、生产企业进行排查。广泛发动乡镇(街道)、社区、网格员开展火灾警示教育,开展消防器材实操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同步开通线上观看,并利用小区楼宇电视等平台打造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微窗口”,普及电动自行车选购、骑行、充电和初期火灾扑救、火场逃生等基本常识。
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谢林丰介绍:“检查与宣传并重,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只有大家意识到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是个危险行为,才能从源头制止。”
据悉,自推进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整治以来,全市各地共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排查整治行动50余次。截至目前,上饶市累计发布典型案例24次、曝光违法行为106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培训“准消防员”2000余人,组织疏散演练52场次。在全市1.6万余处电梯广告屏幕中循环播放电动自行车火灾警示片,发送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信息提示6.2万余条。
杜绝不合格产品上路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引发火灾事故的事例屡见不鲜,如果消费者购买不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可能就会给日后使用埋下“炸弹”。
刘宗元介绍,电动自行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池安全可以说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全链条中最关键的地方。
检查组将目光盯紧全市的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生产企业,非法拼装改装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违规门店和“黑窝点”,开展逐一排查。
5月23日,检查组在弋阳县弋江镇城北汽车站附近的弋阳县庆冬名车行巡查时发现,老板潘某正在店内给电动自行车加装车尾后备箱。
“擅自改变电动自行车的外形结构,这种行为涉嫌违规!”弋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人员潘志明说。
潘某称,他只是按照客户要求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收了50元改装费。据了解,未按照规定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证书变更,擅自销售列入目录产品的行为,违反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弋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当场责令潘某立即改正违规行为,并对潘某作出行政处罚。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真不该为赚取改装费,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情。”潘某事后觉得懊悔,并立即停止了店内所有非法改装业务。
据了解,上饶市共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2家,销售单位1217家,其中销售单位涉及电动自行车维修业务的744家。
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上饶市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企业获证情况、标准执行情况以及产品出厂检验情况;抽查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凡发现销售产品质量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的,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实施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除此之外,公安交警部门下发了《全市公安交管部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治理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先行在德兴开展试点,推动“带牌销售”“线上挂牌”管理工作、“三码合一”电动自行车登记工作、“以旧换新”等工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动作为,对美团、饿了么外卖配送平台下达行政指导书,督促平台企业对配送电动自行车安全备案、非法改装等情况进行隐患排查。
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单位835家,发现存在非法改装行为的经营网点10家,扣押不合格电动自行车20台。同时,对生产、销售单位33批次相关产品进行抽检,其中12批次检测合格,其他批次正在检测中。
充电设施建设纳入政府民生事项
6月22日,在上饶市信州区国际公馆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随处可见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提示,楼栋之间加装了不少车棚,里面有序地停放着电动自行车。
记者注意到,每个车棚不但配备了2至5个充电桩,还加装了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和防火设施器材。
据信州区东市街道现代城社区党委书记黄慧介绍,国际公馆小区已建成20余年,常住人口近2000人,整个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有400多辆,但之前车棚仅有5个,且还有部分不能充电。
近年来,随着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原有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和充电设施难以满足居民需求,乱停乱放、私拉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进楼道等乱象时有发生。
为此,东市街道现代城社区在对小区电动自行车数量及居民需求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后,通过“党建+好商量”协商议事机制,新建了4个电动自行车车棚,并合理规划充电桩数量。
如今,该小区共设有9个电动自行车车棚、324个充电桩,可同时停放700辆电动自行车,有效满足了小区居民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跟充电桩企业、供电部门协商,降低居民充电费用。”黄慧介绍,以前充电都是一元3小时,现在一元能够充4个小时,居民觉得划算,都乐意将车放在车棚充电。
据了解,上饶市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统筹纳入地方政府民生事项,积极推动物业住宅小区在满足必要安全条件下增设停放场所和设施,落实资金渠道,规划新建物业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5413个。
同时,检查组第一时间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工作展开动员部署,对小区物业、充电桩设施运营管理单位、电网企业进行排查,针对未单独设置电表、充电桩位置设置不合理、公示不到位等问题对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约谈会,并督促限期整改。
专项行动以来,上饶市各县区对948个物业小区进行排查,发现物业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问题5984处,整治5878处;充电场所不符合条件问题共发现720处,整治674处。目前,暂未发现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和不执行政府定价等违法行为。
利用架空层增加停车位
7月4日,广信区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涂淑斌,正在上饶市广信区博能信江府小区架空层进行检查。
“这里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车位,且都配备了充电设施,所以大家都愿意停在这里。”涂淑斌介绍,在前几次的集中排查整治中,没有发现该小区有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
据悉,上饶市为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对新建居住项目,按照0.6~0.8个/户、停放面积不小于2.2m×0.8m/辆的标准,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纳入项目配套。对建成的居民住宅小区,住建部门会根据居民需求合理制定增建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计划。
针对部分住宅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因场地不足无法再增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走访中,刘宗元告诉记者,全市各级消防救援部门正加强民用建筑架空层使用管理。
“虽然当前很多小区的架空层正处于闲置状态,但不是每个架空层都适合作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场所。”刘宗元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正负责摸清辖区架空层底数,并由消防救援部门组织对具有停放条件的架空层进行升级改造。
在博能信江府小区中,记者可以看到架空层中,电动自行车整齐有序地停放成一排。
“我们的架空层有天然的优势,和通风采光井、公共部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都是做了防火隔离,一旦电动自行车起火,也不会蔓延到住宅区。”小区物业经理杨学政介绍,架空层内设置了足够的充电设施及消防设施器材和公共视频设备。每天,物业管理人员都会逐栋进行巡查,特别关注了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消防器材设备完好与充足、消防通道与疏散楼梯的畅通无阻等关键区域,一旦发现隐患立即进行整改。
居民周女士在小区住了3年,她告诉记者:“自从架空层改造后,大大方便了我的生活。特别是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看见灭火器、消防喷淋等设施,就会觉得安心!”(文/图 李柴薇 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
审签:戴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