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警务实战“耳聪目明”
江西公安机关打造升级“空中警务” 释放警力提高战力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05月27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用无人机开展巡防工作(图/黄小军)
5月23日,上饶市公安机关警航工作推进会召开。当日,上饶市信州区警航竞训基地、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警航中心、茅家岭派出所、灵溪派出所新枫警苑警务室和上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的民警聚在一起,探讨无人机在基层派出所、交警系统的警务实战应用。如今,不仅在上饶,在全省各地,“空中警务”也遍地开花。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聚焦建立完善“专业+大数据+机制”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打击违法犯罪、大型活动秩序维护、搜索救援等工作中深度应用“空中警务”,加大警航人才培训力度,打造“空中作战团队”,探索创新“护学”“护路”“护林”“护安”“护水”“护企”等一批技战法,为基层警务实战提供科技支撑,有效释放警力、提高战力。
“空地结合”出重拳
今年4月初,新干县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得到线索,辖区有人开设流动赌场,聚众赌博。接到线索后,该局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警力开展侦查工作。为确保将其“一锅端”,民警商定以“无人机空中指挥+民警地面抓捕”的方式打击收网。
4月11日下午,民警发现该赌场转移至大洋洲镇一处民房内,迅速操控无人机,地面抓捕小组直捣赌场,将涉赌人员“一网打尽”。这是江西公安机关运用“空地结合”模式打击违法犯罪的一个缩影。
“低空防控曾经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短板,传统警力在应对藏匿于深山中的制毒活动、聚赌等隐蔽性较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精准防控和主动巡查的能力极为有限。”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警用无人机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警务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过去单纯依靠人力侦查,很难摸排不法分子的位置,甚至在接到报警后都很难精确定位。在这方面,无人机的优势明显。”
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空中警务”作为一种新型警务模式,整合了警务信息化建设,使大数据警务体系更加高质高效,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手段更凌厉。
今年以来,针对毒品原植物种植违法地多为农村隐蔽地点、废弃房屋、花台楼顶等地方的特点,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充分利用警用无人机灵巧、高清、监测范围广、机动性强等优势,采取“无人机空中巡查+人工踏查”的方式扎实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不放过一株,不留一片死角”,严厉打击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
全方位巡防无死角
除了应用于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工作中,“空中警务”的独特优势还体现在一些传统巡防无法触及的领域。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近年来,上饶市公安局把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融入巡防工作中,充分发挥其高空视野广、机动能力强、飞行速度快等优势,做到“空地一体”巡查防控,打造“空地联勤”警务新模式。
初夏时节,水草丰茂。广袤的鄱阳湖湖面上,鱼跃鸟飞。每天上午,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内会有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湖面上空巡弋一番后将巡逻画面实时传回上饶市公安局警航队。
“保护候鸟,人人有责。”在余干县江豚湾上空,警用无人机通过高空喊话的方式进行候鸟保护宣传。“我们科学规划了空中巡逻路线和时间,采取集中巡查、重点监控等多种方式,对鄱阳湖周边候鸟迁徙停歇地、集群活动区进行实地检查巡护,严防发生投毒、网捕、下套等违法犯罪行为。”上饶市公安局警航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动态监测候鸟情况,上饶市公安局警航队积极与余干县公安局、鄱阳县公安局下辖派出所合作,联合开展巡查工作。
“空中巡查与陆地、水上巡逻相结合,可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余干县公安局民警张世恩说。
指挥交通更高效
“这里是南昌公安警航联队,那位穿粉色衣服的小女孩,请戴好头盔!”连日来,南昌市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上空不时传出这样的“高空喊话”。南昌市公安局警航联队依托全市20个街面警务站,采取“无人机空中劝导+民警路面执法”相结合的模式,将无人机应用于道路拥堵巡查、事故快处快撤、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等各方面,利用科技赋能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成效。
“无人机视野开阔、视角灵活,可对人员聚集区域进行侦查和管控。”南昌市公安局警航联队相关负责人说。
在2023年南昌迎春烟花晚会中,南昌市公安局使用无人机执勤,实时掌握现场人流量、秩序、治安等要素信息,及时调度现场安保警力,做到快速反应、整体防控和重点管控,晚会现场秩序井然。晚会结束后,南昌市公安局采取高空无人机引导、地面瞭望喊话、递进式解封等方式,在人流量相比往年增加近20%的情况下,沿线交通比往年提前近一小时恢复正常。
今年清明节期间,宜春市公安局及时启动“空中可视化指挥系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
“各位市民朋友,文明祭祀,平安清明!请严格遵守祭扫相关规定,自觉维护祭扫场所公共秩序,禁止携带任何火种和易燃易爆品进入墓园,防止引发森林火灾。”在墓园门口,这段音频循环播放。无人机实时监测祭扫现场情况,迅速发现拥堵点,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宜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和特警支队指挥中心,为指挥中心统筹警力资源和调整警力部署提供帮助,有效提升墓园周边道路交通管理效率。
服务群众更精准
“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人的热源点!”2023年9月,一名游客在赣州南康大山脑景区游玩时不慎迷路,手机电量即将耗尽。此时天色已晚,接警的南康区公安局浮石派出所确认搜救区域后启动应急预案,联系多方力量协同作战。
漆黑的夜里,城市空警搜救小组立即操控无人机。警用无人机挂载LED照明灯在山林中移动,配合红外热成像系统及星光夜视仪协助地面警力搜寻。同时,通过无人机反复呼喊游客名字,引导其前往空旷地点,便于发现其热源。
4个小时后,在无人机帮助下,搜救人员在一山窝发现一个接近人类形状的热源点,经无人机定位及空中指引,地面搜救力量立即赶往热源点位置。最终,该游客获救。
据了解,搭载红外热成像相机的无人机在人员搜救上屡立奇功,极大地缩短了救援时间,让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更精准、更贴心。
“即使在夜间,无人机挂载LED照明灯配合红外热成像系统及星光夜视仪,也能清晰识别目标,为警方寻找走失人员提供强大技术支持。”一名警用无人机飞手介绍。 (文/刘波 陈汉辉 全媒体记者成锦霖 黄志良)
编辑:何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
审签:罗强
用无人机开展巡防工作(图/黄小军)
5月23日,上饶市公安机关警航工作推进会召开。当日,上饶市信州区警航竞训基地、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警航中心、茅家岭派出所、灵溪派出所新枫警苑警务室和上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的民警聚在一起,探讨无人机在基层派出所、交警系统的警务实战应用。如今,不仅在上饶,在全省各地,“空中警务”也遍地开花。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聚焦建立完善“专业+大数据+机制”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打击违法犯罪、大型活动秩序维护、搜索救援等工作中深度应用“空中警务”,加大警航人才培训力度,打造“空中作战团队”,探索创新“护学”“护路”“护林”“护安”“护水”“护企”等一批技战法,为基层警务实战提供科技支撑,有效释放警力、提高战力。
“空地结合”出重拳
今年4月初,新干县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得到线索,辖区有人开设流动赌场,聚众赌博。接到线索后,该局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警力开展侦查工作。为确保将其“一锅端”,民警商定以“无人机空中指挥+民警地面抓捕”的方式打击收网。
4月11日下午,民警发现该赌场转移至大洋洲镇一处民房内,迅速操控无人机,地面抓捕小组直捣赌场,将涉赌人员“一网打尽”。这是江西公安机关运用“空地结合”模式打击违法犯罪的一个缩影。
“低空防控曾经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短板,传统警力在应对藏匿于深山中的制毒活动、聚赌等隐蔽性较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精准防控和主动巡查的能力极为有限。”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警用无人机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警务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过去单纯依靠人力侦查,很难摸排不法分子的位置,甚至在接到报警后都很难精确定位。在这方面,无人机的优势明显。”
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空中警务”作为一种新型警务模式,整合了警务信息化建设,使大数据警务体系更加高质高效,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手段更凌厉。
今年以来,针对毒品原植物种植违法地多为农村隐蔽地点、废弃房屋、花台楼顶等地方的特点,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充分利用警用无人机灵巧、高清、监测范围广、机动性强等优势,采取“无人机空中巡查+人工踏查”的方式扎实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不放过一株,不留一片死角”,严厉打击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
全方位巡防无死角
除了应用于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工作中,“空中警务”的独特优势还体现在一些传统巡防无法触及的领域。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近年来,上饶市公安局把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融入巡防工作中,充分发挥其高空视野广、机动能力强、飞行速度快等优势,做到“空地一体”巡查防控,打造“空地联勤”警务新模式。
初夏时节,水草丰茂。广袤的鄱阳湖湖面上,鱼跃鸟飞。每天上午,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内会有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湖面上空巡弋一番后将巡逻画面实时传回上饶市公安局警航队。
“保护候鸟,人人有责。”在余干县江豚湾上空,警用无人机通过高空喊话的方式进行候鸟保护宣传。“我们科学规划了空中巡逻路线和时间,采取集中巡查、重点监控等多种方式,对鄱阳湖周边候鸟迁徙停歇地、集群活动区进行实地检查巡护,严防发生投毒、网捕、下套等违法犯罪行为。”上饶市公安局警航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动态监测候鸟情况,上饶市公安局警航队积极与余干县公安局、鄱阳县公安局下辖派出所合作,联合开展巡查工作。
“空中巡查与陆地、水上巡逻相结合,可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余干县公安局民警张世恩说。
指挥交通更高效
“这里是南昌公安警航联队,那位穿粉色衣服的小女孩,请戴好头盔!”连日来,南昌市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上空不时传出这样的“高空喊话”。南昌市公安局警航联队依托全市20个街面警务站,采取“无人机空中劝导+民警路面执法”相结合的模式,将无人机应用于道路拥堵巡查、事故快处快撤、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等各方面,利用科技赋能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成效。
“无人机视野开阔、视角灵活,可对人员聚集区域进行侦查和管控。”南昌市公安局警航联队相关负责人说。
在2023年南昌迎春烟花晚会中,南昌市公安局使用无人机执勤,实时掌握现场人流量、秩序、治安等要素信息,及时调度现场安保警力,做到快速反应、整体防控和重点管控,晚会现场秩序井然。晚会结束后,南昌市公安局采取高空无人机引导、地面瞭望喊话、递进式解封等方式,在人流量相比往年增加近20%的情况下,沿线交通比往年提前近一小时恢复正常。
今年清明节期间,宜春市公安局及时启动“空中可视化指挥系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
“各位市民朋友,文明祭祀,平安清明!请严格遵守祭扫相关规定,自觉维护祭扫场所公共秩序,禁止携带任何火种和易燃易爆品进入墓园,防止引发森林火灾。”在墓园门口,这段音频循环播放。无人机实时监测祭扫现场情况,迅速发现拥堵点,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宜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和特警支队指挥中心,为指挥中心统筹警力资源和调整警力部署提供帮助,有效提升墓园周边道路交通管理效率。
服务群众更精准
“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人的热源点!”2023年9月,一名游客在赣州南康大山脑景区游玩时不慎迷路,手机电量即将耗尽。此时天色已晚,接警的南康区公安局浮石派出所确认搜救区域后启动应急预案,联系多方力量协同作战。
漆黑的夜里,城市空警搜救小组立即操控无人机。警用无人机挂载LED照明灯在山林中移动,配合红外热成像系统及星光夜视仪协助地面警力搜寻。同时,通过无人机反复呼喊游客名字,引导其前往空旷地点,便于发现其热源。
4个小时后,在无人机帮助下,搜救人员在一山窝发现一个接近人类形状的热源点,经无人机定位及空中指引,地面搜救力量立即赶往热源点位置。最终,该游客获救。
据了解,搭载红外热成像相机的无人机在人员搜救上屡立奇功,极大地缩短了救援时间,让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更精准、更贴心。
“即使在夜间,无人机挂载LED照明灯配合红外热成像系统及星光夜视仪,也能清晰识别目标,为警方寻找走失人员提供强大技术支持。”一名警用无人机飞手介绍。 (文/刘波 陈汉辉 全媒体记者成锦霖 黄志良)
编辑:何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廖世杰
审签: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