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萍:“总是默默劝自己再坚持一年”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05月22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原标题:

“总是默默劝自己再坚持一年”

南昌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张秋萍倾力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张秋萍曾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官,如今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专职调解员。

2012年退休后,张秋萍被返聘至南昌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担任专职调解员、副主任。她最大限度地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公正平等对待医患双方,调解的651件案件成功率达96%。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张秋萍“退而不休”,十余年坚持调解矛盾纠纷,永葆为民初心。

张秋萍(左一)获赠锦旗

人物简介

张秋萍,女,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萍乡人,曾任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2012年9月退休后被返聘至南昌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担任专职调解员、副主任,2015年被评为全省金牌调解员,2023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功夫在身外 

张秋萍一天的工作常常猝不及防地开始。

5月7日,位于南昌市象山北路的南昌地区医疗纠纷调处中心(以下简称“南昌医调中心”)门口,患者老李一大早就守在这里,不久便碰到提前来上班的张秋萍。

20多年前,老李在南昌某医院做过手术,这两年他感到做过手术的部位不适,与医院沟通过多次,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为这事多次来到南昌医调中心求助。

当天,张秋萍赶着为一起医疗纠纷的调解提前作准备,见到老李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与他交谈起来:“还是需要先做鉴定,证明身体不适与医院做的手术有关系,光凭病历我们无法断定是手术导致的。”劝慰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老李蹒跚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她才匆匆上楼。

南昌医调中心保障、对接、服务于南昌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南昌地区的医疗纠纷案件调解工作。张秋萍去年调解了90多件案件,对她而言,更多的工作在调解室之外。

案件当事人的咨询电话、上门求助的患者……一个个既在当天计划之外,又在工作职责之内的小“插曲”,把张秋萍的办公时间切割成一块块“碎片”。

“如果医患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我们怎么调解都无济于事。”张秋萍说,她习惯在调解纠纷前收集整理相关材料,通过电话、微信与当事人沟通,最大限度地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可能一起纠纷半天就调解成功了,但是背后的工作量是案卷无法体现的。”

真诚赢信任 

今年66岁的张秋萍曾任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2012年9月退休后被返聘至南昌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担任专职调解员,一干就是12年。

“张秋萍有着丰富的审判经验,虽然在纠纷调解方面还是新手,但得知组织有需要后主动请缨,没有任何犹豫。”南昌医调中心主任孙运刚告诉记者。

“刚开始不习惯,法官在法庭以外很少跟当事人接触,而调解要经常与当事人交流。”张秋萍说。

张秋萍有个习惯: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着手开展调解工作。医患双方跟她接触后,都觉得她待人真诚,自然而然地信任她。

从外省慕名到南昌某医院治疗腰疼的张磊(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番针灸下来,腰疼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误伤了神经,导致左腿失去行走功能。由于法律知识匮乏,张磊在老家进行治疗的同时,除了不断地给医院打电话,别无他法。

今年3月,张磊经人指点,联系到南昌医调中心,并向张秋萍诉说了他的遭遇。“当时考虑到张磊是外地人,我们没有轻易让他过来,而是远程教他如何准备材料。”张秋萍告诉记者。

经过司法鉴定,确认张磊左腿残疾与医院诊疗存在因果联系,医院需承担主要责任。

5月7日,张磊第二次来到南昌医调中心。张秋萍拿着案卷材料和计算器早早在这里等他和医方代表,双方当场协商确认赔偿金额。“你在老家治疗的发票怎么没有,这笔钱你自己出了吗?”张秋萍在整理张磊的医疗票据时,仔细地核对每一笔费用。

此前,张磊只跟张秋萍见过一次面,他被张秋萍的责任心打动,这次他谢绝了家人的陪伴,独自拄着拐杖坐火车来到南昌。“平时她有问必答,总为我们患者考虑。”张磊说。

最终,张磊和医院达成和解协议,这起困扰他多年的医疗纠纷画上句号。

调解有温度 

“我脾气有点暴躁,嗓门也大……”张秋萍笑称,作为人民调解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调处案件,需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让调解更有温度。

去年3月,来自萍乡的患者小芳(化名)在张秋萍的办公室泪如雨下,她和丈夫因为婚后一直无法生育,于2016年3月来到南昌某医院做试管婴儿手术,一年后顺利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孩。

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夫妻俩在2020年发现,两个孩子均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大儿子反应迟钝,不会说话;小儿子更糟糕,三岁多还不会走路,而且喜欢砸东西,有暴力倾向。为此,小芳和丈夫积极筹钱把两个孩子送到湖南某知名医院治疗,诊断结果显示两个孩子除先天发育畸形外,还都有极其严重的孤独症。

出现这样的结果,小芳认为当初为她做试管婴儿手术的医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生和医院没有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把控,造成她错失优生优育的机会,要求医院赔偿200多万元。

根据《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对索赔金额十万元以上且医患双方对医疗责任存在争议的医疗纠纷,应当先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医疗损害鉴定,明确责任。

“小芳一家的遭遇让人痛心,但作为调解员,不能一味地偏袒弱者。”张秋萍说,南昌医调中心受理小芳的案件后,由于她只能提供孩子病情的诊断证明,调解一度停滞不前,“本来应当先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但是她家很困难,拿不出钱。”

为了让小芳和丈夫急切维权的心得到宽慰,张秋萍主动上门做医院的工作,说服医院垫付鉴定费。鉴定结果显示,试管婴儿手术与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发育迟滞无因果关系。

张秋萍在终止这起案件后,继续与医院沟通。最终,医院经研究决定,给予小芳一家一些人道主义补偿,帮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直到现在,张秋萍仍在关注小芳两个孩子的情况。

“再坚持一年” 

“南昌医调中心刚成立时,不少调解员不堪工作压力而离职,唯独张秋萍内心强大,像定海神针一样钉在调处中心,从来没有什么困难让她退却。”孙运刚介绍。

作为南昌医调中心副主任,张秋萍勤于钻研,是大家眼里的“专家型”调解员。她常常根据医疗纠纷的特点,分析案例要素,针对调解中的问题,及时修订调解告知词、调解注意事项、数据报表、接待用语、接待立案、便民措施等6项工作制度,理顺调解程序,得到医患双方肯定。

“转眼间,又干了十多年,有时候看到原来的同事到处旅游,我也很羡慕。”张秋萍说,但是每次调解完后看到双方握手言和,就很欣慰和满足,总是在心里默默劝自己“再坚持一年”。

在南昌医调中心的12年里,张秋萍调解医疗纠纷案件651件,成功率达96%,经她调解成功的案例,当事双方无一上访或诉讼。

张秋萍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做好了第二次退休的规划,但是只要在南昌医调中心一天,她都会倾力做好调解工作。(文/全媒体记者吴强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熊玮

校对:王小明

复审:焦芳

审签: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