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警调无缝对接化解纠纷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03月18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原标题:

警调无缝对接化解纠纷

崇仁县公安局巴山派出所解纷工作法获评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先进典型

在崇仁县,几名社会热心人士组成调解队伍,用善良与智慧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搭建起警民沟通桥梁,他们就是崇仁县公安局巴山派出所“仁理调解室”调解人员。该调解室自2021年10月成立以来,共化解纠纷226起,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涉及赔偿金额1200万余元,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肯定与赞扬。日前,该调解室的“警调无缝对接”解纷工作法,被江西省委政法委评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先进典型。

2月2日,崇仁县半山镇村民廖某带着亲属给崇仁县公安局巴山派出所“仁理调解室”送来了一面印有“真情唤亲情 纠纷化友情”的锦旗,感谢“仁理调解室”调解员邓爱平等人做出的热诚调解工作,让其与邻居刘某化解矛盾,重修旧好。

廖某与刘某是前后屋邻居,两人还是亲戚,原本融洽的亲友邻里关系却因刘某家的菜地围栏占地产生嫌隙。1月29日,巴山派出所民警走访排查过程中了解此事后,将情况反映至“仁理调解室”,调解员邓爱平随即与民警赶到现场实地查看菜地围栏情况,然后将当事双方约到“仁理调解室”调解。

“你们为了这点事闹到现在这个地步,不值当。你们听说过安徽有个‘六尺巷’吗……咱们崇仁是仁理之乡,我们也学学人家,好不好?”在找到双方矛盾症结后,邓爱平巧借“六尺巷”典故,让双方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为对方着想。最终,在邓爱平的调解下,廖某与刘某冰释前嫌,在调解协议上签字。

廖某与刘某的调解案例,只是“仁理调解室”纠纷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山派出所牢固树立案事件“可防可控”理念,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擦亮“仁理调解室”名片。该调解室调解员们活跃在巴山镇的各个角落,成为群众之间、群众与民警之间的沟通桥梁。

经过两年多摸索实践,该所“仁理调解室”已制定了一套调解标准和一套运行制度,并打造出一支专职队伍,其“运转机制”也已趋于成熟。对于维护群众的合法诉求以及促进基层稳定和谐,该所依托“仁理调解室”走出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张荣德 唐智峥 全媒体记者成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