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守平凡 为公而荣

——记甘祖昌龚全珍之女甘公荣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03月12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甘公荣(中)入户走访(图/受访单位提供)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

3月4日,在莲花县琴亭镇“龚全珍工作室”,巾帼志愿服务协会成员开会商议资助脱贫户事宜。“我们要详细了解情况后再作打算。”主持会议的甘公荣说。

甘公荣是甘祖昌将军与龚全珍之女。2013年,她接过母亲龚全珍的接力棒,致力于公益事业,于2019年成立莲花县巾帼志愿服务协会。花甲之年,她依旧将父母的谆谆教诲牢记于心,播撒大爱,甘守平凡。

小荷才露尖尖角

甘公荣出生于莲花县,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卉命名的行政县,享有“中国莲花之乡”的美誉。

甘公荣家一直有个规矩,即互相帮助。甘家子女在甘祖昌带领下坚持劳动,割草、挑水、打扫卫生……房前屋后、田野阡陌都有他们的身影。甘公荣家孩子多,父亲要求他们“大帮小”,事情做完后也不能闲着,要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样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甘公荣说,父亲对她的影响很深。

在甘公荣记忆中,每次她不听话,父亲都会给她讲故事。她家的一个箱子装着父亲战友刘春元的鞋子,这是父亲的宝贝,它见证了硝烟战火。每当甘祖昌拿出它给儿女们讲故事的时候,就仿佛在跟战友对话。

在父亲所讲的故事中,最让甘公荣动容的是关于长征的故事。“如果没有互相帮助,我们很难走完长征之路。”父亲的这句话让她明白:在革命战争年代,互相帮助能够挽救生命;在和平年代,互相帮助能够实现共同进步。

甘公荣的童年很清贫,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甘公荣的童年又很富足,有红色基因的滋养,有良好家风的熏陶。

映日荷花别样红

父亲是“将军农民”,母亲是人民教师,作为他们的女儿,甘公荣从不搞特殊,也从未享受过特殊待遇。

在甘公荣印象中,父亲甘祖昌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做事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作为开国将军的女儿,甘公荣没有享受到“特权”,将不少机会让给了普通百姓。她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放弃了顶替母亲工作的机会,她时刻记着父亲说的一句话:“我们是农民的孩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谈起母亲龚全珍时,甘公荣表示惭愧:“小时候总觉得妈妈不喜欢我们,长大后才知道她是心中有大爱的人。”

龚全珍跟随甘祖昌的脚步来到莲花县,先后在九都中学、南陂小学、甘家小学任教。不管在哪里,龚全珍总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她关心学生比关心自己的孩子多。”甘公荣说,读书的时候,自己有什么事都不愿跟母亲说,总觉得跟她“不熟”。直到母亲退休以后,甘公荣才发现她是一个很慈祥的人。

龚全珍一生中做了很多好事,多到她自己都记不清。2011年,“龚全珍工作室”成立以后,甘公荣常和母亲一起下乡走访,了解了很多关于母亲的故事。莲花县不大,到处都有龚全珍的学生。

在一次走访中,一位年轻人拉着龚全珍的手说:“龚老师,记得我吗?我是您的学生。”原来,在龚全珍当老师的时候,这名学生的鞋坏了,走起路来不方便。龚全珍询问他的鞋码后,买了一双鞋送给他,这让他很感动。

压倒淤泥白莲藕

2013年,龚全珍倡议成立“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甘公荣成为母亲的左膀右臂,帮助她管理基金会。2019年,甘公荣成立莲花县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发展义工上千人。

顶着“将军后人”的光环,甘公荣不敢丝毫怠慢,在工作和做公益方面都勤勤恳恳。莲花县巾帼志愿服务协会会长陈满娇告诉记者:“甘公荣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上户走访、调解矛盾、调查相关情况,她都积极参与。”

3月3日,甘公荣和陈满娇一同调解一起家庭矛盾。这户人家的小孩12岁,沉迷网络游戏,不愿意上学,与家人关系紧张。为此,家长向莲花县巾帼志愿服务协会求助。甘公荣和陈满娇了解相关情况后,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最终成功调解这起矛盾。

“我父亲不会讲大道理,但会讲故事。”甘公荣说,现在讲故事成了她说服别人的一种方法,而这要感谢父亲。

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是甘公荣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不要求他们学习多好,只希望他们有良好的品行。”甘公荣说。

陈满娇告诉记者,甘公荣年轻的时候就爱帮助他人,打水、洗衣服等,只要是有需要,甘公荣都会挺身而出。后来甘公荣有了一定经济条件后,就自掏腰包救助有需要的人,“她对自己吝啬,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好多年,她对别人慷慨,几千几百的接济从不会眨眼。她跟她妈妈一样,做了一辈子好事。”

此外,甘公荣还以身示范,带领后代投身公益事业。金锋是甘公荣的儿子,在母亲的带领下,金锋常常和妻子一起做义工、筹善款,他们每个月还会拿出100元捐入“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

“小爱终会汇成大爱。”甘公荣说。

几年前,一个男子致电“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工作人员,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甘公荣得知,不久前,该男子的妻子患了癌症,每周至少需要2000元的化疗费用。为了给妻子看病,他四处借钱,已经欠了4万元债务。

甘公荣了解情况后,准备动用基金会的资金救助他的妻子。不料就在这时,该男子决定放弃基金会的救助。他说:“这段时间我在医院看到了比我妻子病情更严重的病人,有人比我们更困难。基金会的爱心款有限,应该给更需要的人。我现在还年轻,出去打拼几年就能还清债。” 

甘公荣听后格外感动,佩服他有这样的境界。“他是我学习的榜样。”甘公荣说。

“莲花人都知道他们一家,他们都有大爱。”记者结束采访返回时,出租车司机得知甘公荣接受了采访后如是说。

(文/郑小丫 全媒体记者徐明)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焦芳

审签:毛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