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宝典”的“布衣法官”

上栗县桐木镇司法所副所长冯光山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12月15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冯光山(右二)了解民情

今年10月,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其中,上栗县桐木镇司法所副所长冯光山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2010年,冯光山担任桐木镇司法所副所长,兼任人民调解员。13年来,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冯光山的身影,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布衣法官”。

截至目前,冯光山共调解矛盾纠纷1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化解“民转刑”案件180余起。因工作突出,冯光山先后获评市金牌调解员、赣湘等七省化解边境矛盾纠纷优秀调解员、省二级人民调解员、省人民调解专家等。

自编调解“宝典”

萍乡市上栗县是湘赣接壤之地,流动人口多,经济活跃,同时也是矛盾多发地。

11月24日,记者来到上栗县桐木镇,走进冯光山的办公室。“对不起,我来迟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原来冯光山刚调解完一起纠纷。一路小跑回来的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做事雷厉风行。

在交谈中,冯光山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调解“宝典”,说这是他的“法宝”之一。这本子里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法律条款,有打印的内容,也有手写的批注,在后面的纸上还有不少的补充条款。

这本“宝典”就是冯光山从“门外汉”到调解能手的见证。回忆起第一次调解的纠纷,是简单的邻里纠纷,但是他当时除了劝架,什么也解决不了。最后,这起纠纷还是请老调解员出马才得以解决。

为了将调解工作做好,冯光山通过自学,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日积月累下便有了这本“宝典”,他把常用的法律条款进行整理,挨个学习,直到烂熟于心。

“最主要的民事、婚姻方面内容,这也是用得最多的。”冯光山翻开“宝典”,如数家珍。现在,“宝典”的内容早已印刻在冯光山脑中。

2017年,冯光山还通过自学并参加考试,获得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

情法并用解纠纷

“幸亏有冯所长的调解,否则我们的婚姻纠纷去法院诉讼也难以解决。”当事人李某拉着冯光山的手,眼含泪花地说。

2015年,李某与王某经人介绍相识后,王某选择入赘李某家,并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同居了8年。因双方均为再婚,王某长期在外打工,感情基础不牢固,之后两人总因小事争吵不休,两人感情岌岌可危。

调解员多次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冯光山眼看他们的感情无法挽回,果断提出解除同居关系后再次进行调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并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力促双方在共同财产及债权债务问题上达成一致。最终,这件难以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的纠纷得到妥善处理。

“解决家庭矛盾的关键还是一个‘情’字。”冯光山告诉记者,一些小事无法用法律来定义,这个时候就要从“情”的角度入手,勾起双方一些美好回忆,达到“同情共振”才能顺利解决矛盾。

当遇到人数多、矛盾现场混乱的时候,冯光山也有自己的调解办法:“逐个击破”。

日前,桐木镇某村村民阳某的女儿因感冒在某诊所治疗,但治疗几天后病情恶化,虽经上栗县人民医院救治,但女孩还是不幸身亡。因此,阳某与诊所产生医患纠纷,为索要赔偿费,阳某召集家族亲朋来到诊所讨要说法。而诊所负责人也召集人员在诊所门口守候,一场“民转群”事件一触即发。

“我赶到现场时,只见许多人聚集在诊所门前,现场一片混乱。”冯光山说,当时现场人太多,自己只能从带头者入手,但是几番劝说过后,仍无效果。

冯光山只能转变调解思路,他看到现场有以前调解矛盾时认识的村民,立即喊出他们的名字,并要求他们赶紧带人回去。

“他们知道我一向公平公正,不存私心,所以很快人员就散去了一大半。”说到这里,冯光山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随后,冯光山立即展开调查,全面了解纠纷原因,并召开分析会,拟定调解方案。

由于医患双方对责任和赔偿问题无法达成共识,连续多次调解未果。

后来,阳某家属情绪激动闯进调解现场,要求自行解决。为了控制局面,冯光山连夜召集双方代表再次进行协商,一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说服纠纷当事人要依法解决纠纷,一边引导双方当事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急躁情绪。经48个小时的耐心调解,最终,当事双方都接受了冯光山的调解建议。

坚持“三心”“五让”调解

“在调解工作中,需要坚持做到‘三心’,即用真心待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以公心断是非,公平公正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前提;以恒心解难题,面对一些涉及人数多、利益难协调,经常需要数十次往返沟通。”当问到冯光山如何调解矛盾的时候,他告诉记者,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会全力以赴。

此外,多年的调解经历让冯光山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五让”调解法:让事实说话,以身作则,公道正派;让法律说话,有理说理,以理服人;让利益说话,言而有信,兑现承诺;让情感说话,敢于道歉,善于让步;让仁义说话,身先士卒。

冯光山在基层调解纠纷,每次回家都是“灰头土脸”,甚至家人还有些不理解。而他却说:“每次看到村民笑眯眯地握手言和,我就感觉很暖心。”

这些年来,冯光山推动解决当地的“疑难杂症”问题,让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变得清晰。他行走在田间地头,宣传法律知识,广泛收集民意,架起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他始终以党员的赤诚之心和无私奉献精神,维护一方安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含义。

(文/图 郑小丫 全媒体记者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