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口法庭构建“一二三”调解体系

做深做实诉源治理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12月08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调解现场(全媒体记者刘尊爱)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潭口法庭现辖赣州蓉江新区34个行政村(居委会),面积约130平方公里,人口约22万,辖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案件数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潭口法庭为助力赣州蓉江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并构建了“一二三”多元化纠纷调解体系,即创新一个“送调模式”、运用“双管齐下”工作法、深化“三调联动”大调解的纠纷化解模式,为辖区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送+调”模式 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想不到法官这么暖心,不辞辛苦上门办案,化解了我们的纠纷。”日前,家住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三观村村民邱某对法庭送法上门赞不绝口。

  邱某诉范某财产损害纠纷一案中,考虑到邱某家在山区距离法庭较远,交通不便,而邱某年老体弱,很难到法庭表达其真实想法。

  为维护乡邻友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潭口法庭工作人员多次翻山越岭前往原、被告双方家中,询问原告的诉求及调解意愿等,给被告送达案件材料,听取被告对于案件的意见,积极组织双方调解。在法官耐心解说、开导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潭口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找准司法为民小切口,做好为民服务大文章,创新 “送达+调解”模式化解案件纠纷。专门成立了“送+调”工作组,8名成员两两分组,在每周二、周三、周四深入到各当事人家中,针对上门送达中有调解意愿的案件,以法官、特邀调解员为主力军带队,采取夜间“送达+调解”的工作方式精准施策,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截至今年11月15日,已“送+调”案件210余件,调解成功130余件,当场履行1件。

  贯穿运用“双管齐下” 做实诉中定分止争

  随着赣州蓉江新区经济迅速发展,辖区开发了大量楼盘项目,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纠纷等系列案件。

  对此,潭口法庭以“简程序”提效率、“精审理”优质效、“巧调解”促和谐为导向,采用“示范诉讼+诉调联动”的方式开展批量案件的调解工作,不仅解决了涉案人数多、审理周期长、上诉率高等问题,还有效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实现定分止争,实现了“一案巧解、多案共赢”的目标。

  某小区业主诉赣州市某房地产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中,涉及业主众多,在前期指导诉前调解300余户矛盾纠纷后,潭口法庭针对剩余部分坚持要起诉的业主,采用“示范诉讼+诉调联动”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即选取3个案件先行立案诉讼、示范裁判,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解方案,耐心细致地以案释法,最终100多户业主与该房地产公司的矛盾被成功化解,降低了群众的维权成本与企业的解困成本,实现了群众与企业的共赢。

  畅通搭建“三调联动” 实现纠纷源头化解

  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潭口法庭坚持不懈抓前端、治未病,积极运用以村委会、派出所、综治中心等单位联合建立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机制服务平台,尽最大努力将法治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端。

  同时,强化自身在诉讼活动中的主体功能,全方位带头开展释法析理工作,积极送法下乡、巡回审判,充分发挥“三调联动”平台的作用,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从源头化解矛盾。

  在刘某和王某起诉邵某的两个隐私权纠纷案件中,为化解双方激烈的矛盾纠纷,排除涉诉信访风险,潭口法庭先初步了解案情,拟定化解方案,掌握原告争议底线,多次上门调解,在公安、村委会等多方协同下,原告与被告达成和解,刘某和王某在收到邵某的赔偿款项后,遂申请撤回起诉。

  近年来,潭口法庭运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总计参与调解案件60余件。

文/邓彬 全媒体记者刘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