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救援利器 壮大基层力量
省消防救援总队多措并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12月07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开展山岳救援训练(图/受访单位提供)
“无人机可1分钟内升空、5分钟内抵达现场,第一时间完成现场影像信息采集,全方位展示火场情况,为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巨大帮助。”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吴晓介绍。
在省消防救援总队部署下,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力量对无人机5G通信及视频传输系统等技术进行攻关。2022年8月,该支队研发的“察打一体”城市消防侦察无人机获得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示范应用成果专利、第六届江西省“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企业组一等奖。这是省消防救援总队打造救援利器的一个缩影。改革转隶五年来,该总队在加强装备建设、提升救援能力的同时,不断壮大基层力量,通过培训发展准消防员队伍,实现“打早、灭小、灭初期”。
配强消防装备
改革转隶五年来,省消防救援总队不断争取政府支持消防装备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高低大化”、山岳、水域、地质灾害、雨雪冰冻、森林防灭火等高性能装备配备工作,新增消防车688辆、灭火救援器材22万件(套)、消防舟(艇)653艘,基本涵盖所有城乡火灾扑救、洪涝、地震等灾害事故处置领域。
该总队加强“4+1”灭火救援基本作战单元和个人防护装备建设,基础消防救援站配备城市主战消防车、登高平台车、举高喷射车、大型水罐车各1辆,选配消防机器人1台,加强装备技术革新,有效解决前方作战装备综合作战能力不强、个人防护装备与系统装备协同度不高等问题。截至目前,该总队所辖特勤站和一级、二级消防救援站全部按标准配齐“4+1”作战基本单元装备。
强化战勤保障
为满足现代灭火救援作战保障的需求,省消防救援总队全面推行专业保障与整建制保障、属地保障与跨区域保障、自我保障与社会联勤保障相结合,分年度落实储备规划,不断扩充物资储备的品类和数量。按照实现“2小时投送半径”的目标,该总队构建省域“1+3+N”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省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全面开工,赣东(上饶)、赣西(宜春)、赣南(赣州)3个区域性分基地和8个市级储备库已建成投用。此外,该总队与民航、铁路、物流、工程机械等相关行业单位签订联勤保障协议,反应快速、联勤联动、协同高效的战勤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火情已处置完毕。”9月24日,瑞金市消防救援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万田乡井垅村一民房发生火灾。该指挥中心迅速调派万田乡政府专职消防队赶赴现场处置,10分钟后处置力量到达现场,在消防救援人员赶到前将火扑灭。改革转隶五年来,省消防救援总队不断加强灭火救援队伍建设,夯实消防安全基础,壮大基层力量,完善公共消防设施。
五年来,全省投入执勤的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从92个增长到723个,政府专职队员从2700人增加到8660人,形成了遍布城乡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大幅缩短灭火救援响应时间。
瑞金市消防救援大队象湖大道消防救援站站长林舟介绍,如今,全市各乡镇都有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就近调派力量到现场处置,打破“远水解不了近渴”的被动局面。
加强实操实训
省消防救援总队不断延伸宣传触角、扩大宣传面,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五年来,该总队持续加强一线社区民警、消防队员、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综治网格员、保安员、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工作人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以“小火会用灭火器,大火会用消火栓”为主要内容,通过逐户上门、逐批施教、逐人实操的方式,把251万群众变成“见火不慌、抬手就打”的准消防员,有效改变火灾防控中消防员“单打独斗”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全省每年开展1万场疏散演练,全年逾500万群众参与;将消防宣传“五进”融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体系,在5279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增设消防宣传阵地,建设500个“文明实践+消防”精品站点;构建新媒体矩阵,不断扩大消防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群众自防自救、抵御火灾能力。
五年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接警出动30.4万次,营救遇险群众5.7万余人,疏散被困群众17.3万余人,抢救财产价值149.1亿元,成功打赢了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抢险救援、2021年增援河南抗洪抢险、2022年赣县区森林火灾扑救等硬仗,扛起了应急救援新使命。
文/李柴薇 张娟 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