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吸能量棒”让学生提神醒脑?

医生:使用过量易造成嗅觉不可逆损伤 家长: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11月27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11月以来,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东西在学生中流行开来,其外形像塑料管,里面多是薄荷脑、冰片、植物精油等成分,家长担心吸上瘾,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

11月中下旬,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在南昌部分学校及其周边调查发现,有学生在使用这种“鼻吸能量棒”,多为网购商品。那么,使用“鼻吸能量棒”到底有无伤害?执法部门应如何监管?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现象:“鼻吸能量棒”网上热卖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南昌多所中小学周边小卖部。当记者询问是否有“鼻吸能量棒”售卖时,部分店主表示:“没听说过,不知道是什么。”另一部分店主表示,看过相关新闻,店内没有售卖。

虽然在线下记者未发现有“鼻吸能量棒”售卖的情况,但当记者咨询几名中小学老师时,有老师告诉记者,曾在校园内见过学生使用该产品,但并不是在学校周边购买所得,而是通过网购获得。

“听说我儿子班上有名同学随身携带‘鼻吸能量棒’,经常拿出来吸,不吸还不舒服。”南昌市某学校四年级学生家长徐女士向记者表示,“小孩子比较好奇,容易把这个东西当成玩具。我担心儿子受其影响,也去吸这个东西。希望学校、老师还有监管部门对此加以重视,防止在学生之间流传开来。”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鼻吸能量棒”的种类五花八门,有单孔的,也有双孔的,还有薄荷、西瓜、柠檬、红牛等口味,价格普遍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部分店铺该产品的月销量达数千单,多的有一万单以上。而商家对该产品的宣传多为“学生上课提神醒脑”“开车清醒防困神器”等。

记者询问售卖“鼻吸能量棒”的一家名为“时尚合佳福”的电商店铺客服,其回应,该产品适用人群很广,初中生用得多,但不建议习惯性使用,也不要插入鼻孔。

医生:尽量避免使用

记者调查得知,该产品主要由薄荷脑、冰片以及植物精油等成分构成。此外,部分产品中还加入烈酒成分。商家宣称“纯净配方、安心使用”,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江西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彭新介绍,薄荷脑又叫薄荷醇,是一种萜类有机化合物,在临床主要作用于皮肤或黏膜,有清凉止痒作用,也可以口服,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其机理为刺激人体皮肤和黏膜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反射和冷感,引起皮肤黏膜血管及深部组织血管的收缩。但是,薄荷脑不太适合鼻腔长期使用。在刺激鼻腔黏膜的同时,也容易对鼻腔的嗅觉相应组织器官产生化学损伤,使用过量容易造成嗅觉不可逆损伤。

而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含冰片中成药品种多、临床应用广泛,且不合理用药情形常见。相应指南建议中特别提到,含冰片中成药不建议作为疾病预防用药,更不可作为保健品使用。

“另外,植物精油为混合物,其中成分几百上千种,儿童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彭新认为,该类产品若需要接触鼻腔皮肤黏膜,反复摩擦刺激也容易造成皮肤黏膜损伤,导致鼻出血风险增加。

提醒:会降低对毒品防范心理

而对于网友反馈“鼻吸能量棒”在学生中造成“上瘾”的情况,江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正中心副主任刘思千认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健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对于新鲜事物往往警惕性低,分辨风险能力有限。“鼻吸能量棒”这样的新鲜事物契合他们的天性,很容易被未成年人接受。值得警惕的是,这类“鼻吸能量棒”的使用方式与吸食毒品的“鼻吸”动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从心理学上看,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未成年人对毒品的防范心理,存在通过模仿诱导他们掉入吸毒陷阱的可能性。

彭新也表示,虽然上述化学药物并非明确成瘾毒性药物,但是学生自制力差,容易模仿跟随。

南昌市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股股长郝景宜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校园周边监管,斩断学校周边“鼻吸能量棒”的销售渠道,严禁该产品入校。(文/江国稳 实习生高悦悦 郑雨薇 全媒体首席记者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