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挂号 全科“门诊”

南昌县积极探索多元解纷途径 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11月24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调解现场

“调解结果我们都很满意!”日前,南昌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将龚某、夏某和某园林公司负责人请进了纠纷调解室,在法官、人民调解员、律师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因工伤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最终得以化解。类似的故事,不断在南昌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上演”,矛盾纠纷当事人的怒气、怨气、戾气最终化为和气。

“要想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向上跑’变为干部‘向下跑’。”近年来,南昌县大力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逐步实现访调、警调、诉调、检调“四调对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并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全县累计调解复杂疑难矛盾纠纷3300余起。

【“全周期”管理】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闭环

“感谢你们帮忙,我总算可以睡个踏实觉了!”日前,银三角春晓苑社区的居民陈某握着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文洪的手感激地说。原来,陈某楼上邻居谌某为增加水压,在自己厨房安装了增压泵,每次用水就会发出很大的抽水声,这给楼下的陈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陈某多次和谌某沟通协商未果,于是向物业、社区投诉,但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李文洪了解事情经过后,带领社区网格员及物业上门,现场对两家人的矛盾进行调解,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分析了双方的难处和实际情况,引导双方在解决方案上达成一致意见。专业师傅上门安装隔震装置后,噪音降低了80%,困扰双方3年之久的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小事连民心。家庭、邻里、租赁等基层矛盾纠纷,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一头连着社会的安全指数,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一旦处理不好,将成为基层治安隐患。”南昌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落地,南昌县形成了“发现受理、化解分流、跟踪回访、风险防控、源头治理”全流程工作闭环,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为了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实现“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化解矛盾纠纷,南昌县综治中心逐步建立完善“一站式”受理、分流、调处等运行机制,全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形成“一个窗口受理、‘前店后厂’处置、调解裁决闭环”的工作模式。

符合调解条件的矛盾纠纷,及时送达调解区进入调解程序。调解成功的纠纷由诉调对接中心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或不适合调解的纠纷则由设在中心的速裁法庭依法审理、裁决,实现矛盾纠纷调、裁、审一体化。

2022年至今年9月,南昌县矛盾多元化解中心累计受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7629件,成功化解6669件,其中速裁1436件,化解率达87.4%。

【“法理情”相融】

专业队伍提升解纷质效

今年1月9日,刘某驾驶电动车,后座搭载罗某,与章某驾驶的小型面包车发生碰撞,造成罗某、刘某受伤,后罗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交警部门认定,刘某承担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章某承担本次事故的次要责任,罗某无责任。就赔偿数额,三方产生纠纷,死者家属向南昌县矛盾多元化解中心申请调解。

一方面是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一方面是驾驶员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无主观故意,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从法律角度对赔偿进行预估?“三个方面”直接关系着如何在“法理情”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平衡协调。

南昌县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依托“三调联动”机制,请来人民调解员与中心的签约律师齐聚调解室,通过情理引导三方互相体谅、产生共情。律师按照民事人身损害赔偿规定测算赔偿金额,开展法条阐释,很快促成一个既符合法理又不失情理的调解结果。当事三方签订协议,一场可能引发冲突的纠纷得以化解。

这一纸协议的背后,是“法理情”的融合,也是南昌县坚持法治思维、群众路线,以“刚柔并济”的方式将群众合法权益落到实处的体现。

“律师的全程参与,既能为我们开展调解工作提供法律支持,也能有效促进当事人更加理性地看待、解决矛盾纠纷。”南昌县社会治理中心主任闵素虹道。自2019年12月,南昌县综治中心正式迁入新址以来,县诉调对接中心整体入驻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信访局、公安局派员进驻,检察院派员随驻,同时将律师作为中立第三方引入调解队伍,构建了各方力量主动支持和参与纠纷化解的工作局面,促进诉讼与人民调解程序无缝对接。

近年来,南昌县汇聚各方力量,推进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搭建了由220余人组成的调解员人才库。一方面,择优选聘全国优秀调解员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政法干部、基层老党员、公益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等为专业调解员;另一方面,注重吸纳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通过引入6个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人员、选调7个行业主管部门业务骨干等方式充实调解员队伍。调解员固定坐班、点位巡回、指派到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服务,当事人不用打官司也能知晓法律后果。

此外,南昌县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平安建设有机结合,以化解矛盾为中心,在实现利益与诉求协调的同时,强心防、调心态、促心解,达成“事了心顺”的目标。

目前,南昌县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心理咨询室招募了100余名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2022年以来,举办面向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座谈等活动20余场。

【“多维度”参与】

构建多元协同解纷新格局

“我的工资已经到账了,太感谢你们了!”不久前,南昌县综治中心调解员进行电话回访时,在南昌县某工地务工的张某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

今年8月,张某反映其在位于金沙一路某工地从事钢结构安装,工地拖欠其5月至7月共12380元的工资未发放,其他工友也存在此种情况。

接到投诉后,中心派单给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调解。接到该案后,县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详细了解情况,得知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是因为施工单位未严格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考勤制度,造成农民工工资支付争议。

经过执法人员的普法宣传,施工单位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表示立即与张某所在班组核实好工资数额并及时支付。8月18日,施工单位将该班组所有人员工资全部结清。

从“各自为战”转向“多元共治”,南昌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筑线上线下“双重阵地”,实行“诉调、警调、仲调、访调”四调对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来,凝聚起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强大合力。

在南昌县综治中心,信访、司法、人社、交通运输等10多个部门联合入驻,该县把法院、检察院、卫健、市监、房管等部门以及各司法专业委员会充分整合到一个机制平台上,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极大提升了解纷效率。

“老百姓有一句形象的比喻,说这里是‘一站挂号,全科门诊’。”南昌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南昌县综治中心开通了“云端”调解服务,通过“云上法庭”、远程视频调解等方式对疑难复杂纠纷进行远程调解、线上答疑和“云端会审”。

群众在微信小程序“多元调解”中描述纠纷概况,选择中心的调解人员后,即可在家等待线上解纷服务。“云端”调解实现了多人多形态异地联合调解矛盾纠纷,当事人只需要一部手机,在家中或是在外地即可轻松解纷。

自2022年3月,诉调对接中心整体入驻县综治中心以来,三成以上的案件借助“云端”成功化解,调解矛盾纠纷逾2700件,为当事人节省各类诉讼成本超1600万元。

(文/图 罗来辉 全媒体首席记者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