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打工族”权益如何维护?

本报公益律师走进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社区开展“有法帮你”法治宣传活动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11月24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活动现场

11月22日,由新法治报社与省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第777期“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携手南昌市青山湖区司法局、青山湖区普法办,走进南昌市罗家社区开展“有法帮你”主题活动。

在青云谱区罗家社区所辖江西电力小区,公益律师与普法、公证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一起为居民送上了法律服务“大礼包”。

遗产分配如何避免出现纠纷

“法律纠纷、家长里短都可以来聊聊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吆喝声中,11月22日10时,江西电力小区广场的大树旁,支起了几张桌椅,背后红色“有法帮你·律动洪城”的显眼横幅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来自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的公益律师和普法、公证、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一起坐在桌前,把法言法语唠进了家常话。本次广场普法活动也是青山湖区司法局“有法帮你”之“普有道”法律实践活动。

遗产分配是老人晚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真的好难弄。”陈婆婆家里有一套老房子,膝下有一儿一女,正愁自己百年之后遗产如何分配,既担心分配不公平,引起子女的不满和争吵,也要顾虑到子女经济状况有差异。现在的陈婆婆难以决断,更不敢和子女沟通,怕引起误会和冲突。

“平时买肉还是买豆腐吃,肯定都是婆婆你自己决定的,财产也一样。”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高正尉律师为陈婆婆分析道,财产属于老人,法律充分尊重老人对财产的处理意见,陈婆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分配。不过作为家庭事务,家长也需要顾虑到家庭成员的感情,这其实超越了法律范畴,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子女讨论清楚自己的顾虑、担忧以及希望家庭和谐的初衷,尊重子女意见再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愿望做决断。同时,在遗产分配中,也不要忽视一些法律上的规定和程序,比如制定正式遗嘱、做好公证,也可以预防遗产分配无效或者争议,避免日后引发子女之间的诉讼和纠纷。

安置房延迟交付怎么办

房屋拆迁一直是城市改造过程中的焦点问题。罗家社区附近几个村子近些年就经历了拆迁,罗师傅满怀憧憬入住新居,期待享受更好公共服务和社区环境,但也担心希望落空。乘着此次公益律师广场普法,罗师傅提起了自己的顾虑,“虽然签了合同,要是到时候答应拆一赔一的房子迟迟不交付怎么办?”

高正尉对此建议,如果未来发生类似情况,首先要明确合同无法履行到位的原因是不可抗力还是主观因素,然后根据原因积极协商变更方案。同时,如果签订了正式合同,关于拆迁赔偿的内容和时间期限应该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

“拆迁合同违约的一方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高正尉解释道,拆迁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可以要求增加;约定的违约金,明显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也可以适当减少。

高正尉还建议,在协商沟通过程中,也要养成留痕留证据的习惯,比如说可以通过文字等方式,把双方的意见和要求记录下来,包括对话的日期、时间、参与者和内容要点。这有助于避免日后对于协商内容的理解产生分歧,为可能出现的争议提供证据证明,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退休后打零工

被欠工资如何维权

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老年人退休后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个日益普遍的现象。

李大叔退休后闲不住,为了发挥余热,也为了多点收入补贴家用,去年在一家家政公司打起了零工。由于公司规模不大,加上偶尔在电视上看到退休老人打零工被拖欠工资维权难的消息,李大叔心里不免打起了鼓:“要是我被拖欠工资怎么办?”

不仅仅是李大叔,在他身边也有不少退休老人选择继续找份灵活就业的工作。“退休打工族”该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涂梦酾针对李大叔的疑问解释道,目前司法实践中的裁判要旨是:超过退休年龄的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法律关系,无论其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综合法律、司法解释及社会现状分析,应当认定为劳务关系。社区老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经由保洁公司招聘至其处工作,与保洁公司构成劳务合同关系。社区老人可以以劳务合同纠纷为案由起诉至法院,要求保洁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青山湖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也在旁提醒,依据法律援助法,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向街道、乡镇司法所提出法律援助需求。

问答现场气氛热烈融洽,居民们表示受益匪浅,对法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向居民们发放了普法宣传册。

青山湖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司法局近期全力推动“有法帮你”法律服务品牌落地,努力实现“依法找法,帮你想办法;用法靠法,帮你有办法”目标,整合律师、警官、法官、检察官、公证员等法律专业力量,组建公益团队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把法言法语转换为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条街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细致入微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提高广大群众法治素养。

(文/图 王政 全媒体记者方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