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征
司法所长肩扛两个“国字号”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11月23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杨征(中)调解纠纷(图/受访单位提供)
●人物简介
11号
杨征,1970年11月出生,现任贵溪市司法局罗河司法所所长。他带领“杨征工作室”调解团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6.6%,被司法部先后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称号。
核心提示
坚守基层二十余年,杨征被称作司法行政战线“老黄牛”。他潜心钻研调解技巧和方法,所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实现了“无一民转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以调解为先导,以诉讼为后盾的“罗河”模式,彻底扭转了辖区“综治平安建设”落后局面。他还为困难群体发声,提供无偿法律援助575件。
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3年除夕前夕,杨征已经提前请好假,准备整理好手头上的工作便启程返回四川老家看望89岁的老母亲。这时,一位拄着拐杖、身形佝偻的老人来到杨征工作室,他神情悲痛地向杨征说,自己三个儿子都不愿尽赡养义务,村委会干部多次调解也毫无效果,现在自己无钱看病、无钱过年,希望杨征及其调解团队能出面处理。
虽然此时的杨征已归家心切,但看着老人所面临的困境,杨征还是立即赶到村里了解案情。通过多方沟通,终于在正月初一将纠纷化解。虽然错过了回乡的火车,但是看着老人能过个好年,杨征表示一切都值得。
扎根基层多年,杨征踏遍了贵溪这个第二故乡的山山水水,有效架起了政府、法院与群众沟通的桥梁,通过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把党的政策、国家法律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实战经验成培训教材
作为一名司法所所长,面对新时期基层治理领域不断呈现的重大、复杂、疑难纠纷案件。杨征在调解中探索创新了“以调解为先导,以诉讼为后盾”的调解纠纷新模式。其以个人经验编写的《调解中的艺术》一书已成为辖区调解员、网格员培训教材。并亲自培养了“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58人,动员他们一同参与到基层纠纷调解工作中。
2022年2月,一起彩礼纠纷案件矛盾激化,面临“民转刑”。双方当事人及其亲属均来到罗河司法所“杨征调解工作室”,双方情绪激动。杨征带着五六个调解员首先安抚情绪,待双方情绪平复后,杨征采用“模拟调解庭”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调解。在模拟庭上,他引用相关法律条文,并结合辖区相关案例,以身边事说服身边人。最终,当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至此,一件因彩礼所引发的可能“民转刑”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当好依法行政参谋
为充分发挥法律专业特长,运用法治思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杨征还担任镇、村法律顾问,为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法律程序把关,成为了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参谋助手”。
截至2023年6月,杨征已为镇、村审核外签合同79份;指导19个村、居建立《村规民约》和调解组织;为政府规范性文件提供“合法性审查”19次;对23起重大违法违章建筑的强拆、土地征收等行为进行合法性把关;阻止和纠正政府违法12起;直接为领导班子行政决策提出法律意见103条。
杨征推行的这种“诉源治理”,促进了基层政府法治建设,其所在罗河镇被评为2015年—2020年“法治政府创建”示范乡镇。
(文/江国稳 全媒体首席记者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