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来爱 当家来建 当家来管
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党建引领多元合一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11月22日 | 制作: 聂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慈化镇党委书记宋小海(中)表示,“要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
慈化镇总面积203.6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是宜春市袁州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
人口和区域面积,决定了社会治理的负荷与复杂,也挑战为政者的治理能力。
“慈化镇全体党员干部要当先锋、做模范,做好带动身边群众的责任人,做好投身慈化建设的主人翁。”慈化镇党委书记宋小海接受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把慈化真正当家来爱、当家来建、当家来管。”
2021年以来,慈化镇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新成就,先后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区高质量考核第一梯队”等荣誉。
A 聚焦党建 激励担当作为
慈化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理念,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履行“一岗双责”,与全体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
建立“三会”机制(工作部署会、问题研讨会、学习提升会),充分利用干部集中住宿时间,统筹安排干部工作与生活,引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多下功夫,促进干部成长。
严明纪律,全镇干部签订“三禁承诺书”(严禁赌博、严禁工作日饮酒、严禁吃请),镇纪委不定期明察暗访,推动工作作风向优转变。
开展评选活动,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学风浓、纪律严、风气正的慈化新气象蔚然成风。
培养政治立场好、工作效能好、服务奉献好、纪律作风好的“四好”干部,提升干部干事热情。选树模范,评选“模范党支部、模范家庭、模范企业(商户)、模范党员”,提升慈化新形象。
目前,已有4人通过选拔考试走上领导岗位,5人在镇政府公开竞聘中走上中层岗位,评选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不断激励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B 用好“四大平台” 织牢“平安网”
慈化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四大平台”,提升平安建设能力。
用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做好矛盾源头化解和信访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涉稳信息分析研判制度。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问题隐患解决于萌芽状态。
用好网格化管理平台。在党支部基础上将全镇划分为91个网格,把党的建设延伸到社会的最小单元。通过强化网格员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在社情民意收集、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事件报告、安全隐患排查、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民生服务、法律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一张网”全覆盖。
用好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依托大数据平台,督促指导网格员每月按时按质完成网格巡查,开展特殊人群走访,矛盾纠纷上报、志愿者活动,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用好“解纷码+网格法庭”平台。严格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点,用好信息化手段,将解纷工作与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信息化、多元化、立体化的一站式解纷服务。
自2022年至今,慈化镇实现信访积案“清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案件178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0余起。
C 企业“吹哨” 干部“报到”
“现在企业招工是个大问题,没有工人我们也没法生产。”2023年伊始,宜春市宏阳袜业有限公司和宜春市瑞发盛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招工问题犯愁。
慈化镇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全面宣传企业招工信息,针对不同岗位和人群上门上户招工,3天时间顺利招满员工180余人,及时解决了企业难题,让服务扩大效应。
为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慈化镇建立了“吹哨报到”机制,把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共派出67名驻企特派员“一对一”服务辖区企业,精准了解企业需求。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窗口,现在一个窗口就能把所有事情都办好,实在太方便了。”在慈化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慈化镇聚焦服务态度和办事便利性两个重点,坚持“脸好看”“事好办”“无怨言”,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宾至如归的贴心服务,把慈化镇打造成能办事、快办事、办好事的“便利慈化”。
2023年以来,慈化镇为企业群众代办事项13500余件,“一次不跑”办结事项1856件,错时延时服务办结事项1358件。
为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的氛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清廉建设为抓手,不断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坚决消除“中梗阻”,拆除“篱笆墙”,疏通“快车道”,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D 惠民生 暖民心 解民忧
慈化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采取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围绕最关键、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难题狠下苦功,共投入2.6亿元,推进22项重点民生项目建设。
通过疏与堵结合,新增停车场3个、车位256个,改扩建60余公里交通路网,完善集镇“三横五纵”交通布局,加装5个违停抓拍点,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投资1070万元完成“饮水回流”工程和7个水库加固项目,有效缓解缺水的历史问题。
投资1.1亿元的湘赣边应急医疗救治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7491.46平方米,设计标准为二级甲等医院,建有门诊综合楼、发热门诊、宿舍楼各一栋,总床位数达348张,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慈化镇10万名群众看病难问题。
投资2200多万元建设伯塘中学综合楼和宿舍楼,文丰小学、中心小学综合楼,部分“大班额”和住宿问题有效得到解决。
投资1800多万元完成27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新建北岸新街广场、慈化红色公园和慈柳水上公园等民生项目,不断满足群众娱乐休闲需求,提升幸福指数。
投资1000余万元的中心敬老院项目已于去年10月完成,计划启动“三院合一”工程,将3所敬老院合并建设,改善孤寡老人饮食和住宿条件。
E 人大代表服务新模式
慈化镇人大将全镇102名镇人大代表充实到全镇20个网格,镇人大代表在各自网格履职尽责,创新人大代表服务新模式。
做好政策宣传员。全镇人大代表深入一线,进村入户,参加户主会95人次,参加文明实践活动3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10余条。
做好民情联络员。“非常感谢镇人大的大力支持,新塘村太平组至新塘乡道拓宽路滑段进行清理修建后,我们出行安全多了,骑摩托车也安心多了。”新塘村村民易松日向镇人大代表易柒根说。慈化镇人大让各网格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决策和监督,充分发挥基层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汇聚群众智慧,真正为民服务。
做好环保监督员。“老阳,你们企业涉药工房的沉淀池做得有点小,你看,都有污水外溢的现象了,周边群众有反映。”慈化镇人大网格化执法监督检查组在文丰村晶鑫花炮厂向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建议。
自今年4月1日饮用水新标准实行以来,镇人大通过执法监督检查,共发现涉水涉污问题隐患5个,均依法与生态环保和农业、水利部门进行了交办处理。
(文/图 全媒体记者周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