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员务必走好群众路线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3年11月06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文明实践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从事文明实践工作的同志务必认清这一点。现实中,为什么有的活动吸引力强,群众愿意参加,而有些活动却寡淡无味,群众不愿来?根本原因是群众路线走得彻不彻底。

怎样才算彻底?关键是文明实践员务必要走出所站,深入群众。

切莫以为,身在镇所村站,就不存在走群众路线的问题了。如果只“蹲坐”在所站,不上门问需求、作宣传、搞服务,老想“守株待兔”,那么,群众是不会买账的。要明白,群众路线是“走”出来的,不是“坐”出来的。

更多地走出所站,是当务之急。

走出所站,就是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当前全省开展的“便民快递进文明实践站”试点,就是走出所站、串户上门的结果。实践表明,凡是走村串户、了解群众需求后策划出来的志愿项目,“点单”的就特别多,群众参加的也多;凡是坐在所站办公室、闭门造车“憋”出来的活动项目,“点单”就极少,群众也不愿参加。所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如果不走出所站,就是一句空话。

要让走出所站成为行动自觉。行动的自觉,如果缺少为民情怀的思想自觉,是养成不了的。余干县前山村文明实践站为什么人气那么旺?主要是有个经常走出所站、串户上门的实践员张晶晶。与群众讲感情,是文明实践员的最基础要求。有了为民情怀,自然会迈开步子,走出所站,走进群众。其实,讲到串户上门,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次次走进车间码头、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问政于民,始终与人民在一起。

走出所站,串户上门,务必练就入户的本领。串户须入户,入户要学会倾听。经常同群众坐在一起,听听他们最关心什么、最需要哪些志愿服务;听听他们家长里短,甚至抱怨和委屈。入户还要学会方言土话。只会讲“普通话”可不行,要多讲“地方话”。鹰潭市余江区的“板车宣讲”是个很好的例子。文明实践员,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与群众谈话,千万不要打官腔,空话套话连篇,其实从最简单的关心、问候开始就好。入户更要有“黏”劲,要受得住气,耐得住性子,不能因为吃了群众的“闭门羹”就打退堂鼓。要不嫌麻烦,不怕事多,多上几次门,多干几件实事,就一定能取得群众理解,赢得群众信任。实践证明,文明实践员,只要多倾听、多说土话、多黏上去,就能走进群众心里。

检验文明实践成效的标准是什么?是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宣传了群众、教育了群众、赢得了群众。全省“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暑期文明实践志愿行活动之所以广受欢迎,在于人才下乡给农村带去了知识。浮梁县洞口村文明实践员汪斓熙,为了不让无法通信联系的村民错过县里送戏下乡的精彩演出,他就挨家挨户上门通知,遇到腿脚不方便的,就开车接送,此举令村民深为感动,如今实践站越来越热闹。

同样,凡是从事文明实践工作的其他同志,也要扪心自问,群众路线走得彻不彻底。

总之,文明实践,唯有将群众路线走彻底了,才能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价值目标。(张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