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宁都县人民法院以“四重身份”为企业排忧解难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09月01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近年来,宁都县人民法院积极落实省市县三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立足营商环境工作全局,积极拓宽司法职能,推动司法服务集约化、便利化再升级,深入企业开展工作,以“四重身份”做好企业“身边人”,帮助企业把好“日常关”,为企业排忧解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做好服务。
立足审判职能
提供司法服务做好“裁判员”
近年来,宁都县人民法院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抓好审判质效,扎实推进审判质效管理改革,努力降低商业纠纷审理时长,提高案件审理质量,降低涉企案件上诉率、改判率、重审率,做好释法明理工作,使涉企案件当事人从心底服判、认判。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评查工作,对近年来审结的涉企案件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个函询承办法官并形成台账,倒逼案件审判质量提升。该院的审判质量位列全市前列,2023年上半年,该院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3.15%,排全市第四,发回重审率0.227%,位列全市第二。
实行扣除审限和延长审限庭长、分管领导、院长三级审限管理制度,安排专员对临期案件进行专门督促,审理情况及时向庭长、分管领导通报,保证案件在审限内审结;对案件审理时长全局把握,对承办案件办理时长过长的法官逐个督促到位,努力压缩审理时长。上半年,该院商业纠纷诉前化解平均时间为1.96天,商业纠纷平均审理时长25.63天。
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做好企业胜诉“护航员”
持续推进涉企案件执行工作,该院多次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工作,努力兑现企业胜诉权。2023年以来,共执结涉企案件330件,执行到位金额6647万余元,其中涉民营企业案件执行到位金额3150.8万元,其中在“赣鄱利剑”专项行动中,该院执行到位金额600.4万元,搜查45人,拘传80人,司法拘留9人。
该院强化部门间执行联动,与城市管理局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全天候织密被执行人查控网络,保障企业胜诉权及时兑现,多次邀请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见证执行,推动执行工作规范化、透明化。持续加大对逃避执行行为的打击力度,坚持自诉与公诉并行打击拒执行犯罪,上半年刑事立案拒执罪12件共14人。
优化诉讼服务
便利服务做好“勤务员”
宁都县人民法院全面推动“智慧法院”建设,推进网上立案、办案、开庭、调解、申请执行一站式在线纠纷处理,并常态化持续提高电子文书送达,企业不必到法院就可线上处理诉讼相关事务,让“法院多跑,企业少跑”,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生产中。推行法院系统无纸化办公,推动单套制归档,提高内部运转效率,上半年该院无纸化覆盖率达到99.25%,立案电子签名率提升至70.51%。
该院坚持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以“诉源治理”为抓手,构建“法院+调商会”“法院+工会”“法院+金融机构”“法院+行政纠纷化解中心”等,进一步推进民事、行政诉前调解工作;2022年以来,该院多次开展调解员专门培训,累计参训130人次,持续提高调解专业水平,稳步提高涉企案件诉前调解率、调解成功率,推动司法确认在涉企案件中的适用,极大降低企业纠纷化解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截至上半年,该院进行诉前调解案件数1866件,诉前调解率达81.08%,诉前调解成功率达95.59%。
拓展服务职能
贴心服务做好“质检员”
宁都县人民法院常态化走访工业园区企业,2022年以来,累计深入园区开展各类座谈会40余场次。该院开展“干警进企业惠企零距离”行动,由各部门、各干警责任到人深入开展走访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开展“企业问诊会”活动,由宁都县人民法院院长带领干警亲自为企业“把脉问诊”,现场面对面为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难题出谋划策。
该院利用“工业园巡回法庭”常驻工业园区这一触手,重点关注企业纠纷、劳资纠纷等问题,为园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纠纷解决方案,在工业园区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中心”,以“法院+工会+N”的方式妥善解决劳资矛盾,在工业园商会设立园区巡回审判点,吸纳工业园商会成员作为调解员,共同参与企业间纠纷化解,促使双方在合作共赢的氛围下握手言和,促进园区企业携手发展。(曾国青 曾阜恒 全媒体记者刘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