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夜 无应急
——记江西“最美应急人”沈玉华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08月25日 | 制作: 汪红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沈玉华(右)

直奔应急一线、拍摄惊险瞬间、撰写经验做法……刚满40岁的九江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干部沈玉华,白发爬满了他的鬓角,这个总把“不守夜、无应急”挂在嘴边当口头禅的男人,用行动践行“人民守夜人”的担当。
沈玉华先后撰写百余篇应急管理及安全生产经验做法稿件在多家主流媒体刊发;先后参与2019年“7·31”庐山龙首崖、2022年“11·12”铁船峰保卫战等20余次森林火灾扑救任务。近日,沈玉华被评为江西“最美应急人”。
◎文/图 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
转移受灾群众
“不好了,三角联圩发生溃堤了,请大家迅速转移!”2020年7月12日晚,九江市永修县三角联圩发生溃堤,决口长度100多米,洪水淹没了圩堤内红旗村、永丰垦殖场等部分地区。
当日22时,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修河三角联圩溃堤的消息。事关2万余人生命财产安全,沈玉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赶赴溃堤现场,指导圩内群众连夜紧急转移安置。当行驶到永修县的主要交叉路口时,他发现道路拥堵数百米长,他马上下车,穿梭在车流里,进行交通疏导。
直到次日凌晨3时,经过反复排查,确认永修县三角乡23411名群众全部撤离,他才放下心来,此时手环计步显示已经徒步行走了3万余步。迈着酸胀的小腿回到家,已近凌晨5时。
这一天,正好是他的37岁生日。
梳理实战经验
用“镜头”发现美、记录美,背着相机直奔现场,这是沈玉华留给同事最大的印象。
在他的笔下,安全生产工作从专业走向大众。2016年8月,他撰写的《三问一破,从安监原罪中走出来》发布在《中国安全生产报》微信公众号,引来近5万人次点击。他以创新方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2022年,沈玉华结合实际,组织拍摄制作“防一氧化碳中毒小视频”,网络播放量超百万。他还组织制作了《八步法开好班前安全会》等动漫视频。他说:“每一次向外传播,也许就能拯救一个家庭。”
工作10多年来,沈玉华在立足岗位提升能力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总结梳理单位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实战经验,形成具体化、可复制、可粘贴的方法。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及中国应急管理报等主流媒体上推出《凡接触即服务》《风险管控“八问”假设工作法》《算好安全生产五笔账》《安全生产“八包一保”驻点监管服务》《森林防灭火“六字诀”》《科技赋能安全智慧防控风险》等典型做法,还围绕应急探索“大应急”体制下防汛救灾新模式,将九江“防汛十六法”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推广,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据了解,沈玉华连续三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获评了九江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九江市爱国拥军先进个人、九江市目标管理考评先进个人、九江市防汛救灾先进个人等。
不畏艰险战山火
2022年下半年,九江遭遇严重干旱,森林火险等级久居高位。11月12日4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沈玉华从睡梦中唤醒——庐山铁船峰起火。沈玉华当即出发,这一战便是五天四夜。
沈玉华介绍,着火点普遍分布于铁船峰四周的悬崖陡壁,大部山体垂直角度超80度,卫星地图标志为断崖式,坡度极为陡峭,基本无路可走,既要手脚并用,还要随时应对过火碎石、枯枝烂木等滚落砸伤风险。然而,这些困难没有让沈玉华有丝毫胆怯,哪里火势威胁大,沈玉华就前往哪里。
北线悬崖边上有3处树冠火,水枪喷水无法到达,直升机喷洒几轮后仍旧无法压制火势,沈玉华就带着无人机组前往北线进行无人机投弹灭火。
运用无人机灭火过程中,又面临新的困难。由于山体过高,着火点与最近的起降点也隔了好几重山头,在多轮起降点尝试无果后,沈玉华与现场机组人员采取飞手接力多点位控制的方法,成功处置了断崖边的树冠火,最后火情被成功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