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五项机制”构建共治警务体系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3年07月03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聚焦社会维稳重点工作、关键领域,在主动感知、主动化解、主动攻坚上下功夫,落实评估机制、强化共享机制、健全处置机制、强化联动机制、严格防控机制,以“五项机制”赋能,构建共治警务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今年5月14日6时许,浮梁县勒功乡杨家坂村村民因茶园权属问题发生纠纷,争执中一村民42棵茶树被毁。驻村辅警和乡综治网格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向辖区派出所报告。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并启动联调机制,组织勒功乡司法、自然资源、农业、村委等部门在茶园现场办公,提出了“以菜地换茶地解决土地纠纷,以茶树折价进行赔偿”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双方认同。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在茶园被迅速化解,此时距离纠纷发生仅4小时。这是景德镇警方强化联动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一个生动事例。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公安局坚持以省公安厅部署开展的“三大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社会维稳重点工作、关键领域,在主动感知、主动化解、主动攻坚上下功夫,以“五项机制”赋能,构建共治警务体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瓷都高质量发展。

  落实评估机制,提升责任执行能力。景德镇市公安局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着眼点放到风险的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期处置上来,完善警务基层风险“弱信号”捕捉机制。专题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安全稳定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工作,策动在制定、调整、实施重大事项前,对其安全性、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和精准研判。特别是围绕涉及民生方面矛盾纠纷的决策,站在维护全市安全稳定的高度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处置过程实施全方位程序化管理,做到科学预判、分类施策、精准防范,从源头预防、发现、化解矛盾纠纷。

  强化共享机制,延伸信息排查路径。景德镇市公安局充分依托警务综合平台、移动警务等多个信息系统,实现实时化监测、点击化操作、可视化指挥、扁平化调度。将警情获取、现场核实、分析上报、指令下达、跟踪调度、处置评估等环节在“一张图”上展开,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处理,为侦查破案、信息研判、治安防控、事故预防等提供强力支撑。截至目前,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95%。

  健全处置机制,搭建线索管控闭环。景德镇市公安局创新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报信息流转工作机制,形成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为主体,政法委、信访局共同参与的“3+N”模式。今年以来,共发公安信息快报24份,公安预警信息50份,直接促成各类问题隐患整改69处。

  强化联动机制,共治警务深度融合。景德镇市公安局始终坚持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理念,倾力从“多点驱动、系统实施、同向发力”上下功夫,推动基层警务与社会治理联动融合。强化多元共治,创新“公安+教育+应急”“公安+司法+社区(村组)”等安全治理模式,构建党政领导、多方参与、社会协同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持续深化矛调品牌创建,乐平公安推行的1名民警、1名辅警、1名义警相互配合的“1+1+1”工作模式、浮梁公安依托三防三调三访的“三个三”机制等,推动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合力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对跨行政区域、跨部门、跨行业、涉及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加强各部门联动配合,推动社会安全治理由公安“单打独斗”向社会“融合发力”转变。

  严格防控机制,夯实源头治理底座。景德镇市公安局始终将防范风险作为谋划公安工作的重要基点,推动公安工作由“被动保平安”向“主动创平安”转变。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创新社会治理,珠山分局创建预测预警预防“三预”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昌江分局创新“五度”工作法砌牢治理端口“防火墙”、南河分局组织“红马甲”义警即时调解构建矛盾化解“桥头堡”等,以精细化公安服务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利用“五调联动”机制“老胡调解室”“钟老师调解室”等,将隐患消除于萌芽。行动以来,全市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9.78%,成功化解率同比增长7.5%。

 (童景峰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