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3年02月06日 | 制作: 曾若晨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张宜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彰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广袤的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树立并践行“两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持乡村风貌,守住乡土味道,擦亮乡村生态美丽底色,让乡村令人更加向往。然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应当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制定科学路径和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把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底色所在。要综合考虑乡村建设、农业开发以及乡村生态系统完整性,视情况允许地方对已划定的生态红线进行勘界落地,以更加符合乡村产业和生态用地需要,守住乡村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拓展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力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乡村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按照乡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乡村自然生态要素,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让长期透支、过度开发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休养生息,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生态画卷。
让绿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革命,既是党中央洞察社会深刻变化、尊重自然规律、顺应人民殷切期盼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要处理好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高效利用耕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重现农业绿色的本色,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要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推动农业支持政策与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挂钩,加大对生物农药、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设施的补贴力度,积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技术推广行动。要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落实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提高畜禽养殖粪污、秸秆、农膜回收综合利用水平,推广标准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要强化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对乡村绿色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让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也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落脚点。让乡村生态宜居,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既要补齐短板,也要留住乡愁。因此,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三大治理”政策举措落实落细,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模式,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要加快推进重点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落实乡村规划师制度,创新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行动,尊重乡村肌理,不搞大拆大建,保持乡村原真性,保留美丽乡村风貌。要整合“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平台资源,全面打造国省市县四级长效管护监督网络体系,实现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要深刻认识乡村的多元价值,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选择生态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基础条件好的乡村,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村,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要依托乡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红色遗址、古村落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文化体验、养生休闲等个性化、品质化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体验、运动探险、养老服务等市场稀缺的“绿色+”产业,打造独具特色、市场青睐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培育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或特色品牌,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延展乡村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形式。要充分利用清洁、循环、低碳技术等改造落后产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要利用市场机制等各种方式,建立适合农业发展特点的碳汇计量和监测标准,探索完善林业、农业、湿地等碳汇交易体系与产业,助推乡村生态功能价值实现。
让生态效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用制度保障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生态治理效能,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要立足国情农情,科学编制出台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意见,明晰乡村生态振兴的施工图。要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监测、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法规条文的修订与完善,分门别类地制定和完善与乡村生态资源环境特性相吻合的制度体系。要构建乡村环境治理的协同机制,推进不同主体在乡村生态保护、监测、建设、监督等方面的共同参与,尤其是通过口号、标语、版画、戏曲、村规民约等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生产生活,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要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建立智慧化智能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建立乡村生态资源信息库,定期开展空气、水资源、土地、山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勘测,以及种植、养殖等生态产品的基础信息调查,使生态环境治理向智治转变。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