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行动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2年10月14日     |    制作:  艾钰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南昌已连续五年没有新发拐卖、拐骗儿童案件。”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杨敏告诉记者。

  杨敏是江西公安“互联网+打拐”第一人。2015年以来,他先后帮助全国各地235个失踪、被拐儿童家庭实现团圆。其中,失散时间短则13年,最长63年。他多次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等着我》《道德观察》等栏目录制,被大家称为“打拐先锋”“寻亲神探”。

孙健与家人团圆

  一直守着的菜摊

  见孩子一面,曾成为孙国和、万根凤夫妻今生唯一的心愿。然而,时隔整整29年,一家人才得以团圆。

  2021年4月2日,见面现场,夫妻俩抱着儿子孙健哭成了泪人。

  1992年5月3日,南昌市青云谱区洪都菜场,4岁男孩孙健失踪。多年来,孙国和、万根凤夫妻一直守着这个菜摊,希望孩子能根据记忆找到家。

  孩子失踪前,家中没留下一张照片,于是南昌市公安局青云谱分局便请人为孩子做了模拟画像,并以此为依据四处寻找。但是,多年过去,案件依然没有进展。

  2020年,杨敏接手此案。2021年,他通过大数据交叉比对、重点筛查等方式,终于发现福建境内一名高度疑似孙健的人员。可当民警与该男子接触时,对方却出现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小孙一直认为自己是被遗弃的,所以心里很抵触。”杨敏说,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沟通,对方终于同意配合DNA采集工作。通过DNA比对,最终确认他就是孙健。

  一家团圆之际,孙国和邀请杨敏参加家宴,但被婉拒。“寻人不收钱,锦旗不上墙,团圆不入席。”这是杨敏寻亲的三条原则。

  一段回家的路

  杨敏从事打拐工作7年,创新“记忆拼图法”,已经帮助235个失散家庭实现团圆。

  今年6月2日,南昌市公安局举行“回家的路”第十七场认亲活动。在杨敏等民警的帮助下,在南昌流浪了18年的廖青松成功找到了家人。

  无户籍、智障、残疾的廖青松,1986年左右出生,湖南人,生父已经去世,生母改嫁。多年来,他一直在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附近靠乞讨为生,对家庭情况一问三不知。

  经过杨敏等民警反复沟通交流,廖青松终于写出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据说是他和哥哥的名字,经过杨敏和同事仔细辨认,确定了两兄弟的姓名。

  杨敏在失踪人员库、户籍核销库等信息库中进行比对,终于找到了廖青松的身份信息,再和他哥哥信息进行碰撞,终于确定了廖青松的真实身份。将失踪男子和其哥哥的DNA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两人系同胞兄弟。

  “由于环境变化,失散人员记忆大多是碎片化的。从这些碎片信息中甄别分析、判断正误,并结合科技手段,我们就能缩小寻找的范围。”杨敏说,饮食习惯、家乡风俗等细节都能成为寻亲线索。

  一份被点亮的希望

  近年来,随着警务技术发展,科技赋能织密了新时代“安全篱笆”,也打开那些离散家庭的希望之门。在公安部“团圆行动”中,公安民警充分运用“天网”工程、DNA信息比对等新技术、新手段,照亮了失散人员回家的路。

  今年4月,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和省救助管理站联合下发《关于建立长期滞留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人像比对寻亲服务机制的通知》,着力帮助流浪在外人员重新踏上回家之路。目前,在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和省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瑞金市流浪男子黄某、大余县流浪男子黄某分别与家人团聚。

  今年7月,省公安厅刑警总队重新梳理公布123个免费采血点信息,进一步便利群众及时就近采血,助力失散家庭早日团圆。

  记者从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了解到,在2021年“团圆行动”中,成功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231名。在2022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中,找回失踪被拐儿童10名。(文/图 叶红兵 记者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