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未”成长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2年10月14日     |    制作:  艾钰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来份鸡块,多放孜然、辣椒;鸡翅炸酥一点,再来杯酸梅汤……”一到放学,小林的炸鸡店便迎来一拨又一拨学生。

  现年19岁的小林曾一度辍学离家出走,那次犯错后,他颓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他在老家县城开了家炸鸡店,忙得顾不上打游戏。他坦言,这些变化与2021年3月江西省发出的第一份督促监护令息息相关。

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

  督促监护令补上家庭教育课

  “最近工作怎么样,累不累?”

  “还可以,不算累。付出能有收获,让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

  近日,记者通过远程视频见到了小林,视频中的他阳光开朗,很健谈。

  2021年1月,鹰潭市月湖区几名少年因没钱上网,便经常拉车门盗窃。17岁的小林便是其中之一。

  在看守所里,小林如实供述了犯罪经过。令办案团队感到疑惑的是,对于小林的物质要求,父母都会竭力满足,他为何还要偷盗?

  对此,小林的舅舅解释:“他父母忙于工作,他上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还经常离家出走,和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

  鉴于此,鹰潭市月湖区检察院在对小林作出不批捕决定的同时,向小林父母发出江西省首份督促监护令,要求其履行监管教育职责,关注小林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并实行家庭探访、学校回访、社区走访的“三访制度”,持续跟踪、监督、考评,确保监护人履责。

  送达督促监护令后,“护燕”团队对小林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并聘请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在“护燕”未成年人关爱中心对小林父母开展亲职教育。

  小林父母按照老师的要求,不论多忙都会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小林妈妈坦言,现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变多了,也认识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

  “我想学一门技术。”3个月后,小林提出了这样的想法。最终,在父母的资助下,他在老家县城开了家炸鸡店,自食其力。

  曾经沉迷网络游戏、不爱沟通的他有了明显改变。

  经过6个月的帮教、考察,小林长期脱离监管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父母放弃异地工作回到上饶就业。今年年初,他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后主动给妈妈发了520元的红包。

  给甩手家长戴“紧箍”

  江西检察机关针对涉案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及其监护人行为予以司法干预,给甩手家长戴上“紧箍”。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了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其中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

  虽然“督促监护令”工作机制未正式入法,但涵盖了上述内容,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目的不谋而合。如今,“督促监护令”工作机制日趋成熟,在全省推广实行。据统计,2021年1月以来,对未成年人监护人怠于或不当履行监护职责的,全省检察机关共发出“督促监护令”3123份。

  不仅如此,省人民检察院还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三级检察院检察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宣讲活动。2021年以来,全省共有2190名检察人员担任3129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其中有1389名检察人员担任1965所乡村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他们经常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种子”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文/连月月 首席记者刘宇琦 图/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