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法制网 >> 专题 >> 江西省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 普法

赣鄱大地织锦绣

——江西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纪实

来源:  农民日报     |    日期:  2022年10月10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086

  萍乡春锣,名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传于赣西萍乡周边,由“报春”演化而来。旧时历书未普及,报春人身背锣鼓,把二十四节气编成歌,挨门串户提醒农时。伴随历书普及与时代发展,萍乡春锣逐渐发展为迎春贺年、传吉报喜、说唱人物、激浊扬清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稻浪潮涌迎盛会,乡村振兴庆丰收。9月24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在景德镇市浮梁县拉开帷幕。活动现场,萍乡春锣亮相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法治促振兴 喜迎二十大”普法宣传活动展区,成为当日活动现场独特一幕。

  普法宣教有声有色

  创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的普法宣传作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出团走基层、进农村宣讲,在江西,并非仅限“普法庆丰收”这一天。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章专章规定“文化繁荣”内容。其中,第32条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优秀农业文化深厚内涵,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第31条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农业农村农民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制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 

  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工作中,江西省兼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度与可及性,在保障乡村发挥好文化传承功能的同时,赋予乡村文明时代印记,赋予乡村振兴法治内涵。据悉,江西省1566个乡镇、街道均建起综合文化站,20686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吉水县、瑞金市还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9月24日,在浮梁县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现场的法治展区,庆祝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江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一法一条例”颁布施行一周年以及庆祝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解读宣传墙引人注目。普法咨询服务台前、法律知识竞答区里,普法志愿者与现场群众有问有答、互动热烈,“法治+民俗”文艺表演与现场普法直播则令线上线下观众拍手叫好。

  在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党支部书记胡乾元当之无愧是一位产业振兴领头雁。他带领村民发展井冈蜜柚富民产业,成立永阳江南蜜柚专业合作社,并于2021年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产业兴旺了,乡村治理也要上台阶,江南村选择瞄准法治乡村建设目标发力,获评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2021年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启动,江南村从“法律明白人”中遴选出2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乡贤”易德福、戴伏风作为学法用法示范户。胡乾元注重引导他们参与村务管理,参与纠纷调解。有了学法用法带头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江南村逐渐蔚然成风。

  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以来,江西省持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选树十佳“法律明白人”、百优“法律明白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和农业大讲堂下基层活动,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普法宣讲,开展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普法活动,深入农村从事法治宣传3200余场次,印发法规单行本6.5万册。

  融合发展有破有立

  乡村振兴促进法不仅在第七章专章规定“城乡融合”内容,而且在第七章第6条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地处赣东北信江中下游的鹰潭市,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得名。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只雄鹰如今再次搅动赣鄱沃野农村改革的春水。

  在鹰潭市,坚持不破法规破常规、不触红线守底线,推动闲置土地“活”起来、金融资源“动”起来、基础设施“联”起来、公共服务“通”起来,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048元和20686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3:1,城乡发展实现同步提升、差距缩小。

  聚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一最需要也最有可能突破的领域,鹰潭市选取一小批基础较好、基层组织有力的镇、村进行试点,先后出台入市管理、收益分配、入市储备等制度体系,2021年入市成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1宗,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聚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试验任务,鹰潭市建立健全价格评估、风险补偿、交易流转、收益分配等一整套制度体系,打通资产变现渠道,引导银行机构拓宽担保授信范围。截至2021年底,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超过前5年累计之和。  

  围绕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护的制度体系,鹰潭市推进城乡供水、垃圾、物流、污水、公路“五张网”加速“联”起来。

  按照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相统一要求,鹰潭市有力推进“教育联合体”“医共体”等建设。截至2021年底,“乡聘村用”“医共体”改革全市域覆盖;组建36个“教育联合体”,75所中小学加入联合体。

  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盛方富看来,鹰潭市改革牵住了城乡融合发展“牛鼻子”。通过改革,鹰潭市创新拓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途径,尝试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用途拓宽为工矿仓储、商服、旅游等;稳妥推进异地入市,通过设立异地入市产业园、“飞地经济”等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制度。

  人才引育重留重用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三章专章规定“人才支撑”内容。其中第26条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

  致富土专家,服务千万家。区区十个字,一语道尽江西省泰和县“田教授”服务团的本质。泰和县以往的农村种养技术培训传授,存在专业人员紧缺、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方式单一、学用效果脱节等问题,为此,该县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和使用模式,遴选农村实用人才1399人组建覆盖全县的“田教授”服务团,走出乡村人才振兴的特色之路。  

  泰和县通过“田教授+合作社+脱贫户(农户)”结对帮扶的方式,精准对接群众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资产、资金入股形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00多万元。据统计,全县催生出以“田教授”为引领、以受训群众为组团的泰和乌鸡、肉牛生猪、稻虾共作、井冈蜜柚、油茶苗木等富民产业“集群”,带动农户3.6万户,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3家。 

  “田教授”服务团不仅成为村级干部队伍“后备军”,累计从“田教授”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90名、党员270名、村级后备干部440名,而且成为广聚贤才的技术转化“大平台”,40多名“田教授”与5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精准对接。

  江西省委农办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江西坚持吸引人才与培育人才并重,积极引导人才下乡返乡,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完善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成立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项小组,统筹抓好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关于鼓励支持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若干措施》。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育。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省市县三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向24个重点帮扶县选派932名文化和旅游工作者;江西省科技厅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成立农业专家委员会,招聘农学类硕士研究生,通过项目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

  振兴产业求精求质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章第12条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赣中福地”安福县,为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选择建立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安福县创建“洛丰”和“丰硕”两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立足小农户生产需求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托管服务。通过盘活资产发展资源经济、创办实体打造服务经济、突出特色培强产业经济,安福县帮助小农户走上适度规模经营道路。 

  安福县山庄乡秀水村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智石刻”资源,通过土地入股发展乡村旅游,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山庄乡还创建村办农场,流转闲置耕地发展粮食生产,农场收入一半作为村集体收入,另一半用于股东分红,全乡共发展村办农场15个、流转土地4000余亩。该县枫田镇则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股新型经营主体,利用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引导21个村每村入股5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组建“强村公司”,大力发展“枫田辣椒”产业。 

  同样是做优做强产业,吉水县立足绿色水稻和井冈蜜柚两大主导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要素高度聚集、有效配置,打造高起点、高标准、智慧化的南方丘陵地区“井冈稻柚”特色产业现代化示范区。 

  彭泽县狠抓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位推动“一乡一园”提质增效,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通过“一乡一园”共吸纳农业龙头企业38家,促进虾蟹、油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蓬勃发展。  

  南城县则聚焦种源安全,多措并举引导农民参与,做大做强水稻制种产业,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制种大县。2021年,全县制种面积5.12万亩,从事制种农户1021户,产量约1000万公斤。

  江西省积极推动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平台建设,抚州市东乡区、万载县、彭泽县等13个示范园被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出粮食、果蔬、畜牧、水产等4个千亿产业,打造出鄱阳湖小龙虾、富硒蔬菜、鄱阳湖稻米、赣中南肉牛等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

  炊烟有情,乡村有诗。如今,一个个生态优、环境美、面貌新的新村镇,星罗棋布镶嵌在赣鄱沃野之上,见证江西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的明效大验。(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