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改造好了 灌溉出了问题

村民投诉无法种植水稻 彭泽县杨梓镇政府派员整改后水渠已通水

来源:  新法制报     |    日期:  2022年08月08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然而,在九江市彭泽县杨梓镇双彭村,有村民反映,他们村庄经过改造后的农田土地开裂,杂草丛生,无法种水稻。

    新法制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双彭村,已经竣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于缺乏灌溉条件,导致部分农田抛荒,其中包含永久基本农田。

    对此,当地政府表示,设计存在问题,仍在整改当中。彭泽县农业农村局则认为,目前高标准农田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需求,如果没有通水条件,不可能强行改造为水田。

    村民:农田改造后缺水 无法种植水稻

    “你看,我们村这么多田都种不了。”7月20日,双彭村肥术组村民彭书艳面对着家门口的大片农田感叹道。他眼前的成片绿色,不是水稻,而是丛生的杂草。

    彭书艳告诉新法制报记者,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是因为村民不愿意种稻,而是苦于田里没水,“现在把田地承包出去,100元一亩也没人要”。

    在双彭村村委会门前,竖着一块“彭泽县2021-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杨梓镇片区)公示牌”,其中载明建设工期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时至今日,该项目竣工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

    彭书艳等村民把农田干旱的原因,归咎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听取村民意见。彭书艳说,在项目施工前,他曾就施工图纸提出意见,要求保留原始水沟,疏浚引水,但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这片农田原来是有灌溉水沟的,但在改造过程中被填平了。这新修又没有起到作用。”彭书艳指着此次改造中重新建设的水泥沟渠说。

    记者注意到,新修的水泥沟渠虽然有水,但是水位很浅。彭书艳说,沟渠里的水根本到不了田里,他眼前那片沟渠边的田地已经干涸开裂,而远处山边与田地之间的水沟,水也流不到这么远。

    农田干旱缺水无法耕种的情况不只发生在肥术组,隔壁的彭下组同样存在。

    彭下组组长彭友宾告诉记者,2020年曾发生一场山洪,当地河堤决口,导致彭下组近百亩农田受淹,其中部分农田被冲击成沙滩。

    “原本在2021年就应该恢复耕作条件的农田,由于那年要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政府决定趁着这个项目一起恢复。”当时,彭友宾等村民对此满怀期待,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却因缺水不能耕种,“这下我们等于连续两年无田可种了”。

    镇政府:局部地方可能存在一些情况

    记者从双彭村村委会了解到,今年5月,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村委会向彭泽县农业农村局提交了一份《关于杨梓镇双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情况报告》。报告中载明了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后发现的诸多问题:肥术村小组机耕道路不通;移动泵不能运行,有90余亩高标准农田不通水;彭下村小组一水沟未通,因没有水导致70余亩农田无人种植等。

    双彭村村委会负责人孙桂良向记者表示,这些问题并非都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产生,肥术组、彭下组反映的无法耕种的农田在此之前就有一部分是长期抛荒的,村民不能寄希望于农田改造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于孙桂良的说法,彭书艳解释说,农田之所以抛荒同样是因为“水路”不畅,“原来灌溉的渠道被村民建房堵住了,一些有水的农田去年还有人在种稻”。

    孙桂良坦言,如果村民实在想种,只有增加一个移动水泵。不过,村民们对此并不认同。

    “抽水灌溉并不能一次性解决问题,其中产生的费用谁来承担,将来肯定会存在争议。”彭书艳说。

    为了证明农田在抛荒之前曾经是水田,彭书艳向记者提供了部分缺水农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其中显示他们承包地块都属于永久基本农田,“我们组就没有旱地,南方的基本农田肯定是要种稻子的”。

    据了解,2021年2月印发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其中指出,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种植面积。

    面对时下村民为种稻而“讨水”,属地政府又是怎么看的呢?

    记者来到杨梓镇政府了解情况。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田缺水可能跟当初的设计施工有关,杨梓镇地处山区,设计工作不能完全照搬平原地区,“一般设计单位都有固定模板的,可能他们把平原的模板直接套在山区上,现在大部分还可以,局部地方可能存在一些情况”。

    那么,村民反映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这名负责人表示,虽然按照项目公示,双彭片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竣工,但整改工作仍在进行,“整改的具体工作由彭泽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我们乡镇只是负责协调”。

    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不能完全满足百姓需求

    7月21日,对于双彭村村民反映的缺水农田有可能是旱地,彭泽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华安在接受记者受访时表示,在2021年彭泽县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中,旱地面积达到8.5万亩,占了改造总面积的一大半,“不是所有的高标准农田都是水田,其中也存在旱地”。

    据华安介绍,双彭村涉及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面积有1800亩左右,而投资金额只有800多万元,并不能将所有的耕地都改造成村民们期望的水田,“如果完全按老百姓的要求,5000元一亩都改造不好。目前的高标准农田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需求”。

    对于杨梓镇认为规划设计存在问题的说法,华安表示,规划设计会根据村民的诉求进行修改,但设计方案都是有标准的,如果没有通水条件,不可能强行改造为水田。

    “按高标准做起来,就不存在种不了。水稻不能种,可以种其他旱地作物吧?”华安说。

    最新进展:镇政府紧急整改 缺水水渠已通水

    对于在双彭村有些田地修了新水渠却依然缺水的情况,彭泽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清楚。

    当记者提出想查看双彭村缺水的农田,在规划设计中到底是水田还是旱地时,彭泽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设计图纸上无法定位到村民所指的地块,需要到现场去实地查看,将责成属地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了解清楚。

    记者后来了解到,为了解决双彭村村民反映的农田灌溉渠道问题,杨梓镇政府曾公开回应称,经现场核实决定,将对山边灌溉渠道降低后硬化,同时对渠道进行疏浚,经县农业农村局、镇政府督促,项目施工方将在三个月内完工。

    8月7日,彭书艳告诉记者,在采访结束后,杨梓镇政府紧急派人对抛荒的农田进行了整改,目前缺水的水渠已经实现了通水,基本可以满足种水稻的条件。“今年种水稻已经来不及了,没有了秧苗,明年应该可以种上。”文/图 首席记者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