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局面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2年07月04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钟小武 张宜红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年,2021年赣州、吉安、抚州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2011年的2.7、2.7、2.5倍,各领域全方位发生美丽蝶变,山河日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赣南苏区的生动实践,是赣鄱儿女感恩奋进、勠力同心的精彩答卷。

  赣南苏区美丽蝶变的“核心密匙”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江西考察调研,9次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反复强调“抓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亲自谋划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西,强调“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赣鄱儿女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勇毅前行,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了美好现实,谱写了“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的精彩华章。

  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坚强保障。201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牵头31个部委先后召开7次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协调重要事项111项;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牵头,63个中央单位对口支援或派干部挂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派出312名优秀干部挂职,累计为赣南苏区争取重要政策342项、重大援助项目1396个、各类直接支持资金330.54亿元,为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江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11次苏区振兴领导小组会和7次苏区振兴工作推进会,赣南苏区注重加强与国家、省的对接沟通,形成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激发了发展活力。赣南苏区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创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赣南经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20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密集落地,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填补了江西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均高达90%以上,赣州综保区、井冈山综保区、龙南保税物流园区先后落地,抚州海关开关运行,赣南苏区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赣州国际陆港开行班列突破6000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为全国典型,吉安“千烟洲模式”入选联合国全球生态修复“百佳”,赣江、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深入开展,抚州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效明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价值导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殷殷嘱托,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赣南等原中央苏区2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3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摆脱了区域性整体贫困。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学位、床位、车位等民生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十年来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105万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348万人,新改建电力线路12.6万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6.3万公里,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9125所。正是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地实施,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凝聚了奋进力量。历史在赣南苏区镌刻下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等红色基因密码。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投入使用,保护了一大批革命遗址、伟人旧居、红军标语,精心创作了《一个人的长征》《八子参军》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涌现了黄柏乡、小布镇、藤田镇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得到有力传承。赣南苏区干部群众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不等不靠、感恩实干的奋进力量,坚持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大力弘扬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依靠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未来。

  奋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

  新时代,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担负起“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的重任。

  在革命老区创新发展上作示范。迈向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要牢牢扭住创新“牛鼻子”,高质量建设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国字号”科研平台,与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围绕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现代家居、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布局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打造“热带雨林型”数字经济生态,为赣南苏区在革命老区创新发展上作示范提供强大动能。

  在内陆双向开放合作上作示范。迈向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双向开放是必由之路。要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中心,增强赣南苏区在内陆双向开放合作上作示范的动力和活力。推动赣州融湾合作升级,促进基础设施“大联通”、体制机制“大接轨”、全方位各领域“大衔接”,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推动吉安深化改革开放升级,打造赣江中游城市生态经济带。推动抚州加快与长珠闽重点城市合作步伐,建好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协作区,促进昌抚合作示范区取得新成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作示范。迈向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乡村振兴是必然要求。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发展脐橙、油茶、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动水、电、路、气、通信等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村庄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让农村成为吸引人、涵养人的地方。

  在打造生态文明样板上作示范。迈向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绿色生态是最亮底色。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巩固提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生态环境质量。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深化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深入推进抚州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引领之地、标杆之地、示范之地。

  在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上作示范。迈向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增进民生福祉是奋斗目标。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高质量推进就业增收,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客家文化、戏曲文化、庐陵文化的传承弘扬。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互联网+”治理模式,释放“红色治理能量”,迈向“长治久安”。

  在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上作示范。迈向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是精神动力。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大力弘扬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苏区干部群众努力创造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建设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高标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红色名村”建设,建设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依托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打造红色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

  (作者分别系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