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特别报道

来源:  江西新闻客户端     |    日期:  2022年06月28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6月28日,对于赣南这片红色土地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十年前的这一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与关怀推动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实施,作为革命老区的赣南从此开启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征程。

  十年振兴发展,十年沧桑巨变。如今的赣南大地山河隽秀、道路纵横、高楼林立、鸟语花香……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创新活力蓬勃迸发,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老区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甘甜。

  十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最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江西考察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江西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十年来,党和国家一条条帮扶措施、一个个重大项目、一笔笔真金白银,给予赣南苏区前所未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十年后的今天,感恩奋进、锐意进取成为这片红色土地上最嘹亮的声音。新时代新征程上,这片红土地将担负起“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的重任。斗志激昂从头越,埋头苦干争今朝!一幅幅新时代的绚丽画卷正在赣南大地徐徐展开。

  畅通四方——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G2197次列车上,家住深圳的谢家英女士兴奋地说:“我的老家在赣州安远,目前已在深圳工作30多年了。之前从赣州到深圳最快需要5个多小时,如今只花1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实在太方便了!”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将赣州至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由5小时32分压缩至1小时49分,助力“苏区+湾区”双区联动发展。

  “有了赣深高铁,我们和广东地区的供应商、经销商交流合作方便多了。”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副总经理伦宗飞表示。赣深高铁的开通是赣南加快改善基础设施、为振兴发展铺好路的一个缩影。

  要致富、先通路。十年来,赣南坚持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为重点,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品质不断提档升级。昌赣、赣深、向莆、浩吉等铁路通车运营,瑞梅铁路可研报告正式批获,昌宁、广吉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完成改扩建,瑞金机场有序建设,赣江具备三级通航条件……如今,一个横连东西、纵贯南北、外联内畅、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已然形成。赣南老区人民“出门通路、抬脚上车、日行千里”的梦想成为现实。

  此外,还有峡江水利枢纽、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等一批水利项目建成运营,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正式通水。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等建成投产……

  基础设施全面提速,换来的是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和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赣州、吉安、抚州三市城镇化率分别从2011年的39.34%、39.62%、38.82%提高到2021年的56.35%、53.41%、57.96%;城市道路、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更加完善,三市均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其中赣州、吉安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赣南苏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寻乌等3县获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井冈山市入选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崇义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加快补上农村道路、饮水、供电、环保、通信、教育、卫生等短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乡村面貌既增“颜值”,又提“气质”。

  井冈山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说:“现在都说,神山是个好地方,吃的是‘旅游饭’,住的是小楼房,走上了柏油路,汽车滴滴响,山区变景区,美丽乡村似画廊。”

  赶超跨越——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强势崛起,实现由传统加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于都FDC时尚产业综合体总经理袁海云介绍,“设计师只需要带着创意来到于都,制版打样、发布订货、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可实现一站式解决。”

  在吉安市近日举行的重大工业项目开工“擂台赛”上,投资103亿元的江西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该项目从接洽到签约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科“国字号”科研机构已入驻赣县区;抚州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溪被确定为“全国林木香料生物产业基地”……

  老区不老,势头正好。十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追赶跨越势头日益强劲。

  2012—2021年,赣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等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分别达10.23%、17.55%、13.23%,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1年,赣州、吉安、抚州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89.5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28.66%;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7.8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21.61%。赣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全国城市百强、位列第65位,排名较2011年前移44位。赣州、吉安两市连续多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先进市。

  “新”潮涌动,特色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南康现代家居产业从百亿“草根经济”跃升为2500亿元的产业集群,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吉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到1900亿元,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抚州新增3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总量达到7个……

  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服务业蓬勃发展。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全国区域品牌水果类榜首,赣州市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8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国家4A级景区实现县域全覆盖,旅游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足球之城定南县,将足球元素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融合,配套建设足球民宿、足球酒店、足球村,以足球为媒,成功引进总投资达48.6亿元的文旅项目……

  如今的赣南,正坚定不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在全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快道上大步前行。

  托稳幸福——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同步小康不漏一人

  得益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的实施,上犹县头枕波涛漂泊半个多世纪的563户“水上漂”库区居民,全部实现了上岸安置。当地居民许光奎说,“有了房子,有了产业,上岸后的生活有滋有味。”

  在于都县梓山镇,当地利用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大力发展富硒蔬菜产业,以万亩蔬菜基地为龙头,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说起如今的生活,56岁的王二发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种地一年收入才4000多元,这几年在蔬菜大棚务工,不仅学到了新技术,一年收入还有3万多元。”

  在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新村,72岁的吴传寿收藏的两张照片展现了房屋改造前后的巨大变化。“过去的土坯房破败不堪,年久失修,下雨天屋里漏水。2012年村里统一改造房屋,现在住得可舒服了,好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生活了。”吴传寿笑着说。

  井冈山茅坪镇神山村脱贫户彭夏英这些年攒了点钱在家盖起了三层楼房,大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娃,小儿子回家接替办起农家乐,也买了小汽车,小康生活越过越滋润。

▲井冈山茅坪镇神山村脱贫户彭夏英

  平整土地,沥青铺路,施划车位,安装路灯……今年1月到3月,吉安县将原啤酒厂宿舍、商业局老办公楼等闲置地块改造成三个临时停车场,打造通车道路7.2公里,新增停车位近2000个,大大缓解了附近居民的停车压力。

  南丰县傅坊乡梅林村为每户精心定制帮扶产业,形成了水稻制种、烟叶、蜜橘、茶叶、白莲、槟榔芋等六大产业,曾经因病致贫黄小恒树去年家庭纯收入有15万元。

  ……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是苏区十年来改善民生福祉、聚力乡村振兴的最好历史见证。

  摘“穷帽”,脱贫攻坚交出完美答卷。十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2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3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摆脱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兑现了“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庄严承诺。

  造“活血”,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6.5亿元,1240个村列入“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派驻工作队4214个、驻村干部12865人。产业兴,则乡村兴。除了宁都辣椒、井冈蜜柚、广昌白莲,赣南还大力实施赣南脐橙品牌提升工程,做大做强赣南蔬菜、赣南油茶、南丰蜜桔、广丰马家柚等特色富民产业。

  补“欠账”,聚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105万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300多万人,新改建电力线路12.6万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6.3万公里。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特殊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缩“差距”,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21年,赣州、吉安、抚州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别比2011年提高11、9、7个百分点,扭转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趋势。

  美“环境”,生态质量显著提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生态工程。赣州获评2020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赣州、吉安、抚州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井冈山、崇义、资溪3县(市)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永丰县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活力迸发——开放融合步伐加快,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企业有什么需要盖章的材料都可以交给我,生产经营方面有什么诉求我都会联系各部门尽力帮助解决!”近日,吉州区委组织部选派的“店小二”周怀东在点对点帮扶的吉安市龙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进行走访。

  “提交申请材料仅仅3天,264万元留抵退税就到了公司账户上,政府办事效率高,既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又坚定了我们继续投入运营的信心。”江西庐陵人文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孜欣喜地说道。今年4月,吉安市“吉事即办·惠企通”平台上线运行,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一站式、快捷兑现服务,送上服务实体“及时雨”。

  “没想到项目推进这么快,老区的干部这么拼;没想到政务服务这么好,‘有求必应、有叫必到’;没想到集聚效应这么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江西、投资江西。”格力电器总裁助理王晓彬用“三个没想到”形容格力电器在南康感受到的发展速度和优质服务。

  ……

  十年来,赣南苏区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强攻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开放融合的步伐持续加快,改革催生的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破除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已成为赣南苏区响亮标识。

  十年间,赣南苏区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开放发展主阵地越建越强。2021年,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1160亿元,居国家级开发区第52位;赣州综合保税区实现外贸进出口120.28亿元,迈上百亿元台阶;赣州国际陆港开行班列突破6000列,覆盖中亚5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

  ▲航拍赣州国际陆港。

  赣州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前沿,也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近年来,江西着力将赣州打造为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出台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专项行动方案,推出450项“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惠企政策,实现9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努力促进与大湾区规划无缝衔接、政策同频共振、规则全面接轨。

  赣州先后获批开展省级以上试点示范200余项,出台改革文件712个,谋划实施改革举措1438项,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连续六年荣获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赣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169.37亿元,列全国第65位,较2011年前移43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九年领跑全省。

  吉安市先后开展了“大改革引领大发展”“干部创先、勇闯新路”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力打造“吉事即办”等营商环境品牌。全市“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市县两级“赣服通”“赣政通”全面运行,市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率达94.5%。十年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全面落实,吉泰走廊“六个一体化”基本实现,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A股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开放型经济加速兴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8.2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10.83亿美元。

  抚州市锐意改革,狠抓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和不见面开标系统全面启用,在全省率先开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打造“上门办”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零距离”案例入选全国政府信息化创新成果。十年间,全市着力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碳普惠机制、实体化运作“两山转化中心”和创新“畜禽智能洁养贷”金融产品、“古屋贷”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为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鲜活的抚州案例。

  十年时光流转,十年日新月异。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这十年间的变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组组见证老区铿锵有力的发展步伐的亮眼数据,听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奔向幸福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受了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与精神。

  十年跨越今回首,重整行装再出发。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将把感恩奋进、锐意进取的精神化为接续奋斗的动力,牢记“作示范、勇争先”殷殷嘱托和目标要求,努力谱写红土地上的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