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振兴十周年 今朝更好看 | 《瞭望》刊发文章:老区振兴赣州先行

来源:  新华社     |    日期:  2022年06月21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6月6日出版的2022年第23期《瞭望》新闻周刊在“治国理政纪事”专栏中刊发了报道《老区振兴赣州先行》。摘要如下:

  赣州(俗称赣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1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1/3……90多年前,正是包括赣南在内的广大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饮水思源,不忘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

  十年前的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大到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小至村民住房、老表喝水、学生读书,《若干意见》一一作了安排,充满了党和国家对老区人民的浓情关怀。此后,21个“国字头”支持文件、20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文件聚焦赣南,老区振兴发展步入快车道。

  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振兴发展赣州革命老区,江西全省不遗余力。江西省委省政府把赣州放在江西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给予支持,成立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1次领导小组会和7次工作推进会,为振兴发展解决实际问题。2015年以来,赣州市累计获得(省财政下达)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就达1235亿元。

  十年来,赣州市把上级扶持资源用在刀刃上,将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的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建设农村保障房1.74万套,近300万农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村村通客车、动力电,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集中供水率提高至93%、自来水普及率达91%。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

  十年来,依托国家发展战略,赣南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速,老区偏远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的面貌大为改观。一张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在赣南渐次铺开,一张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网在赣南日渐形成,一张点多面广的水利设施网在赣南日益完善。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老区振兴发展,离不开强大工业体系的支撑。过去十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赣州革命老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培育产业长板。十年间,赣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0.2%、17.3%、13.5%、10.4%,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年均水平。

  感恩奋进,争创一流。赣南老区着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市本级90%以上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政府及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106个、60个工作日压缩至75个、45个工作日,审批时限达到大湾区营商环境指标水平。

  202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赣州革命老区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干在实处,加速提质。今天的赣州革命老区,已经踏上高质量发展示范之路。

  放眼全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2021年,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重点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重点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111.22%。

  时光奔腾,不朽的是革命精神;接续奋斗,不变的是初心使命。革命老区在新征程上阔步行进,以高质量发展实绩创造新的更大辉煌。(记者沈锡权、高皓亮、余贤红、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