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作示范、勇争先”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2年05月20日     |    制作:  熊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一片忙碌景象。本报记者 洪子波摄

在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冲焊车间,全自动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焊接作业。本报记者 李 劼摄

  用实干书写好时代答卷

  郑 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跃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繁华千年,穿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峥嵘年代,走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激情岁月,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应该在新时代建设一个怎样的江西?

  关键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为江西发展量身定制了宏伟蓝图: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大局大势,赋予江西面向全国、面向未来更重的角色定位和更大的使命担当,也是对江西发出的“时代之问”、布置的“时代考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奋斗目标,4500万赣鄱儿女奏响了“作示范、勇争先”的最强音。

  对江西这样的革命老区而言,同时面临着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的双重挑战,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跨越式的。只有抱定“后发更要高点起步、大步跨越”的信念,坚定不移走好“创新路”、用好“改革招”、打好“生态牌”,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为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作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下好了抢抓发展机遇的“先手棋”,找准了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点,必将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潜能,持续增强发展的后劲活力。一直以来,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我们要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坚持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加快建设美丽江西,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实干是最有效的担当。美好事业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只要我们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坚持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奋勇前进,就一定能书写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崭新答卷。

  奋楫聚力 进位赶超

  本报记者 刘佳惠子

  近年来,江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1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江西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将加快崛起细化为26条具体举措,并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台阶、向4万亿元迈进;到203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的更高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力支撑。江西提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重塑“江西制造”辉煌。

  1月26日,总投资101亿元的富士康工业互联智能制造项目落户赣州经开区。同一天,全球光伏龙头企业晶科能源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短短两年时间,上饶市已新增晶科电力、耐普矿机等上市企业6家,储备省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总数占全省四分之一。

  纵观全省,从“航空城”南昌、“世界铜都”鹰潭到“中国稀金谷”赣州……江西制造业的根基深厚。“剑指”制造业,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江西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深化产业链链长制,大力推进“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施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快打造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一批全国重要产业基地。

  江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集中发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着力打造VR、“03专项”、物联网等产业发展“新名片”,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内核、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5月17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AC313A,在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再添新利器。

  2021年,江西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6%;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增长20.3%、15.2%。

  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乘风破浪 敢为人先

  本报首席记者 郑荣林

  4月23日,由江西北斗变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约20亿元的北斗数字经济产业园在崇仁高新区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可为20家北斗上下游数字经济企业入驻研发、生产智能装备芯片和软件提供平台,预计年均可实现总产值超百亿元,而更大的效应,是为崇仁变电产业蝶变插上了智慧翅膀。

  4月25日,格力电器与赣州市南康区合作再升级——继总投资120亿元的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之后,再投资100亿元建设小家电生产基地和再生资源深加工项目。格力为何如此青睐赣州?可比肩大湾区的营商环境是重要因素。

  2家企业、3个项目,印证了数字经济既是当前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机遇,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营商环境是区域的基础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

  只争朝夕谋发展。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以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为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季度,全省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25亿元,同比增长20.5%;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5.5万户,同比增长52.6%。

  拥抱数字经济蓝海,关键在于瞄准新赛道。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江西实际,我省布局专业芯片、电子材料、智能终端等20条赛道,“一道一策”精准深耕产业赛道,各地呈现出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协同竞跑之势,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市场主体而言,不可缺少。

  4月16日,总投资100亿元的康佳集团上饶智能制造科技城项目落户上饶经开区;4月27日,总投资100亿元的浙江耀宁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落户鹰潭高新区;5月12日,总投资100亿元的诺德股份年产10万吨超薄锂电铜箔项目落户贵溪市……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落地,证明了营商环境是集聚各类要素的强磁场。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就要想企业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针对当前部分市场主体面临的实际困难,我省相继出台降本增效“30条”、助企纾困“28条”等政策举措。同时,构建“线上+线下”政策兑现快通道,推动惠企政策红利加快从“纸上”落到“账上”。截至5月5日,全省11个设区市及赣江新区累计为近98万家企业兑现惠企纾困资金296.39亿元,兑现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61.5%。

  乘风破浪阔步行。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气魄、担当实干的姿态,深入推进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就必将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空间。

  绿动江西 不负青山

  本报记者 陈化先 实习生 肖致远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赣鄱大地生机勃勃,宛若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江西感恩奋进、接续奋斗,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大胆改、深入试,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生态体制改革、着力探索生态发展新路、着力培育全民生态自觉。

  如今,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效获得国家肯定,35项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加快落地实施。

  在资溪,搭建了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中心、资源收储中心、资产运营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资产交易平台的“四中心一平台”,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我省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林长制、湖长制,设立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机构,省级环保督察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形成同心共护生态的强大合力;率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萍乡海绵城市建设、靖安绿色发展做法、寻乌废弃矿山修复经验成为全国典范……

  不仅如此,我省还持续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坚持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考核相结合,建立以环境质量考核为导向的减排考核制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为从“坚决打好”迈向“深入打好”。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省落实控气、控车、控烧、控尘、控防“五控”措施,推进16个重点园区VOCs综合整治,完成64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项目改造等;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和“保好水、治差水”双向发力,推进工业污水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省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364家,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组组数据,是“美丽江西”的最好印证:今年4月,全省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全省各县(市、区)和开发区PM2.5月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为95.7%,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全省设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