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修水县渣津镇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1+4”乡镇运行新模式

来源:  新法制报     |    日期:  2021年12月04日     |    制作:  龚迎霞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修水县渣津镇位于西片区中心,2017年12月,渣津镇被列入全省30个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之一。
    作为试点镇,自2018年9月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后,渣津镇坚持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核心,认真对照改革要求,理顺县镇职责关系,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该镇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形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张网、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乡镇运行新模式,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现有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弊端,提升渣津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极大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破解了“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的难题。

◎文/图 付舒丽  卢小江

渣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一办七局”揭牌 迈出坚实一步
    如何适应经济发达镇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的需要,探索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为城乡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是摆在渣津镇几届党委政府班子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雪刚说:“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中,经济发达镇长期处于责大权小、车大马小、人大衣小、脚大鞋小(责任大、权力小、功能弱、效率低)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了经济发达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和管理。”
    在改革实践中,渣津镇制定详细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激活体制机制,提升效能效率,落实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2018年9月26日,渣津镇召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动员会,“一办七局”8个职能机构揭牌,这也标志着渣津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该镇坚持“一盘棋”思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整合现有党政内设机构、事业站所和成建制划入渣津镇管理的派出机构,综合设置了“一办七局”8个职能机构,分别是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党建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局(加挂应急管理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局、村镇建设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审批局(加挂便民服务中心牌子)、农业农村工作局、财政局。所有工作人员全部重新进行定岗分工,“一办七局”职能机构运行趋于常态化。同时,将县直部门单位管理的农技站、畜牧站、林业站、水务站、水保站等下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划入渣津镇管理。
    俗话说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渣津镇党委书记荣剑波,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文根接过接力棒,开始了新的探索之路。
    该镇推行双向选择,明确了班子成员和解决中层班子配备问题,明确了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局等八个内设机构的两名副职的配备问题。
    “我们在每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量指标用于招录招聘,还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优秀人才进行公开招聘,完善以事定费的财政投入和购买服务机制。”陈文根说。
加快简政放权强镇 职责更清晰
    修水县委、县政府分三批次赋予渣津镇163项县级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下放的重点涉及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民生事业等各方面事项,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了、管得好。
    截至目前,城市执法、公安、卫健、住建、人社、自然资源等11个部门授权或委托下放事权达163项,已经全部赋予了渣津镇部分管理自主权。
    该镇以“渣津地面上的事渣津管好”的理念,推动好综合执法。按照依法行政、权责一致的原则,在原城市管理中队的基础上,通过招聘、考选、调整等方式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执法队伍。以“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确保了行政执法有效高效。
打通“最后一公里” 便民为民“实起来”
    改革以来,渣津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便民服务清单,让群众最多跑一次。该镇建立便民服务清单,对所有下放到渣津镇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同时,合理设置岗位,推进办事流程简化和服务方式创新,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探索“一窗通办、一人多岗”便民服务新模式,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此外,加强村(居)代办点建设,积极探索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筹建。
    该镇实行网格化服务,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与县行政服务中心联动机制,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打通了惠民便民利民的难点堵点。
发展特色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渣津镇探索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让优势特色强起来,为城乡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注入强大动力。
    渣津镇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镇扶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3个专项整改工作组,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专项进行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摘帽”成果验收。
    该镇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赋予土地、建设、金融等扶持政策,促进各类资源和优势力量向集镇流动汇集,形成改革合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该镇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培育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新型城镇。2019年实现产值近亿元,年创税1000余万元,工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2020年完成财政收入6755万元,同比增长6.10%。
    该镇重点从政策扶持和方向引导两方面抓好农业产业发展,投入资金为产业造血。小额信贷、产业直补政策激励贫困户自身发展特色产业的庭院经济,鼓励贷款对象充分利用贷款资金,发展相应的规模产业。该镇成功申报“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1个,重点扶持村委会领办的产业基地,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真正实现村村有增收途径、户户有脱贫门路。近年来,该镇结合兜率寺禅宗文化发展的“禅音小村”“蝶恋花”等小景点,以及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发展的稻虾共养、蔬菜、蚕桑基地等,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放大效应。
    简政放权,增效强镇。渣津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类资源和优势力量向渣津镇流动汇集,形成了改革合力,给企业和群众带来实打实的便利。“领导有力、治理有序、执法统一、服务便捷、运转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蔚然成型,打造修水县域副中心、西片区中心的目标正在稳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