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灯 逐梦普法

王文宪

来源:  新法制报     |    日期:  2021年12月03日     |    制作:  曾若晨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干练的服装、利落的发型,从警34年的经历在王文宪身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他胸怀法治梦想,一直为自己的警察职业而自豪,因为这份职业让他有机会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使他成为众人眼中的“王警官”、孩子们最喜欢的“王叔叔”。

  他行走在公益普法的道路上,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满腔热情坚持21年送法进校园,把法治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天地。

  王文宪

  1954年出生,南昌铁路公安处退休民警、一级警督警衔,现为多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受聘担任南昌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南昌市青少年义务校外辅导员、东湖区关工委“关爱报告团”副团长、东湖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义务法治教导员。

  获奖感言

  一日为警、终生为民是我的信仰。接触了孩子们后,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快乐,也想为他们延续这份快乐。

  培树培根,育人育心,这是我做法治教育的初心。到现在,我的校园公益普法之路已走了21年,孩子们总说我教会了他们很多,但我从他们身上也获得了很多,学会豁达、宽容地待人待事。    退休不退岗,秉承“忠诚 执着 善爱 亲和”的人生信条,我会继续行走在公益普法的道路上,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带去笑容、撑起法治蓝天。

  真情普法 叩开孩子心扉

  冬日的南昌街头,许多老人走出家门享受阳光。与他们的闲适相较,今年67岁的王文宪却依旧过着两点一线的“职场生活”。

  其实,王文宪2014年便从警察岗位退休了。但闲不住的他,放不下对孩子们的挂念,担任着24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他每天在不同的学校间来回穿梭,给孩子们普及法律知识。

  11月下旬,见到熟悉的“王叔叔”,滨江学校的孩子们开心不已。每次长达2个小时的普法课,孩子们总是听得聚精会神。王文宪带来的法治课对孩子独具吸引力。“每一次讲课,都是用我的心在触摸孩子的心。”王文宪如是说。

  王文宪与校园的“缘分”,来自于2000年的一次意外经历。

  辖区滨江学校的一名学生在放学途中被人敲诈勒索,恰好王文宪和同事途经时发现并制止。这起事件深深地触动了王文宪,也让他意识到,学生的法治教育刻不容缓。于是,他走进滨江学校给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警察在我身边”主题报告会,并就此走上校园公益普法之路。

  “头两年,讲课内容干巴巴的,教育效果有限。”王文宪开始反思,决定从学生的需求入手,让法治教育真正贴近学生内心。2002年,“给王叔叔一封信”活动在滨江学校拉开帷幕,鼓励学生每年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都与王叔叔分享。

  近20年来,他先后收到学生来信1.7万封。通过这些信件,王文宪真正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孩子们需要法律的保护,所以我穿上制服走上讲台;孩子们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写信给他们提供了渠道。”王文宪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校园公益普法的信念。

  从“心”指引 呵护健康成长

  南昌阳光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存在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被送到这里教育矫正。退休后,王文宪曾在这里工作了三个月,与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面对面畅谈。

  “培树培根,育人育心”,这是王文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扎根校园几十年,王文宪愈发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候孩子误入歧途,是因为心迷失了方向。”为此,他不仅要给青少年讲述法律与责任的重要性,更要从心理上给予孩子更多指引,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一名女生主动找到王文宪说想“聊一聊”,因为她近些年来出现了“怪病”,不允许任何人与她有肢体上的接触,否则会全身痉挛、呕吐,甚至内心偶尔会浮现暴力念头,这让女生有些自我厌弃。经过聊天,王文宪发现问题源头在家庭。

  “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生活,而是和爷爷奶奶姑姑等一大家子生活,没有独立的生活空间,所以孩子对父母是有怨恨的。”王文宪多次与女生长谈解开心结,并买来一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心理书籍。渐渐地,女生严肃的面孔也开始绽开笑容,这也让王文宪松了一口气。

  “解决了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就解决了行为问题。”这是王文宪总结出来的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延伸触角 服务30余万人次

  退休后,王文宪的生活简单纯粹。“6点起床,有课就上课,没课就写讲义,每天要忙到次日凌晨。这退休后的生活,比在岗时还忙。”针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他已形成了涵盖成长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家校互动等多个版块的普法内容,版块内设置的每个主题根据对象需求、年龄层次的不同,有几十个不同版本的讲义,方便学校按需选择。

  因长时间与学生“打交道”,王文宪逐渐成为一个“多面手”,除了常规的普法宣教和心理健康教育,他还会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指导家庭教育,逢人便发放印有自己电话的公益服务卡,以便危急时刻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必要帮助,“朋友圈”逐渐从校园延伸至校外。

  2012年1月14日,刚下班的王文宪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孩子哭着说“不想活了”。王文宪立即找到孩子了解情况,得知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紧张。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王文宪把孩子安顿好,一有时间就陪孩子吃饭聊天,并多次找到孩子的父母沟通,最终化解了矛盾。春节来临时,孩子的父母特意发来短信:“儿子迷途万分心痛,感谢您费心费力挽救”。

  “这是信任、是肯定,也是我工作的动力。”21年间,王文宪先后受邀在南昌、九江、上饶、宜春等地50余所(个)学校、机关单位、社区以及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监狱,开设法治安全宣传教育、心理辅导等课程累计1700余(堂)次;当面接待或通过电话开展一对一指导、心理纾解超2000人次;服务对象遍及师生、家长、社区居民、司法工作人员以及社区矫正对象等,受众达30余万人次。

  王文宪因表现突出,先后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教育部)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