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市泽泉乡菌菇朵朵 开满乡村振兴路

来源:      |    日期:  2021年10月28日     |    制作:  万小玲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一朵菌菇致富,一个产业兴村。6栋厂房里一根根菌棒孕育出朵朵菌菇,生发出共青城市泽泉乡观音桥村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这里本是观音桥村戢家垅小组废弃五年的养猪场,经过村、乡、市三级的投入改造,这里华丽转型,变成了产业“菌”俏、“菇”舞人心的村集体新产业——菌菇养殖基地。

菌菇朵朵 新产业绽放新希望

    10月20日,秋日微凉,细碎的阳光透过厂房的窗,洒在排列有序的菌棒架上。大大小小的香菇从3万个菌棒中探出色泽较深、质地致密的头。今年6月,共青城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各驻村第一书记、乡村干部、乡贤、致富带头人等到南昌市、吉水县、德安县等地考察食用菌种植,详细了解食用菌品种、生长条件、种植技术、产品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观音桥村乡贤戢海生与致富带头人戢建国就在其中。戢海生之前在工地做包工头,听说村里要搞新集体产业,他十分感兴趣,就找到戢建国商议,俩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种菌菇。“我很看好菌菇的前景,不管是鲜菌菇还是干菌菇,都有市场。我觉得这个新产业可以带动附近的村民共同致富。”戢海生说。

    6月考察,7月动工,经过3个月、28万元专项资金的投入改造,占地2500平方米、废弃5年的养猪场变成散发阵阵清香的菌菇基地。“前期我们先试种一种香菇,第一批上3万根菌棒,可产约1500公斤。11月开始第二批4万根菌棒种植。”戢海生说,1个菌棒平均可产1公斤左右香菇,根据香菇成色可卖10~16元/公斤不等。

    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的香菇,容易形成质量上乘的花菇,所以戢海生选择在10月到次年4月集中种植。“10月15日,开始第一批香菇采摘,我将这些香菇分别送给了附近的村民、养老院和乡村食堂品尝。他们的反馈都非常好。” 戢海生说,虽然观音桥村菌菇养殖基地刚刚建起,很多后期设施还在逐渐完善中,但他相信,小小菌菇一定会开出朵朵“致富花”。

菌菇簇簇 环保宜居美乡村

    共青城市观音桥村菌菇基地里飘出菌菇独有的清香,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往一个个厂房。原来的观音桥村戢家垅小组人居环境差,肉猪、蛋鸡的不规范养殖污染了环境。44岁的戢建国就是村里的养鸡大户。当戢海生找到他想一起种菌菇时,戢建国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他将家里养的800只鸡全部卖掉,养菌菇的厂房也是他亲戚提供的。”戢海生说,戢建国认为种菌菇既可以改善乡村环境,又可以带动乡亲一起致富,还可以将女儿带在身边照顾,工作、家庭两不误,是一个好产业。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现在的观音桥村戢家垅小组空气中再也没有家禽粪便的气味,村里大多数养鸡、养猪的村民也纷纷转型,来到菌菇养殖基地务工,既有稳定收入,还不用承担养殖风险,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大家都为这个村集体新产业点赞。

菌菇片片 脱贫群众就业忙

    “在我们养菇基地,长期工有10人,采菇忙的时候有50人左右在这里务工。”戢海生说,在这里务工的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其中包括7户脱贫户。脱贫户王绍传就住在离菌菇基地300米的地方。1949年出生的王绍传有七个儿女,六个子女已成家。几年前小女儿查出患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妻子也患疾病,三口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王绍传一个人外出打工赚取的每月3000元。今年菌菇养殖基地建成,戢海生让王绍传管理后勤保障,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并聘用王绍传的妻子做菌菇采摘工作,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我年纪大了,不方便继续外出务工。在菌菇基地上班,不仅可以赚钱养家,离家近,还帮我的老伴谋了一份事做,真是改变了我的生活。”王绍传感激地说。戢海生介绍说,村里的脱贫户来务工,会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分派工作,身体好一点的可以负责菌菇采摘,差一些的可以做一些剪菇脚这类的轻松活。“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通过这个产业,带动一方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 戢海生说。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青城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吹响乡村振兴号角。一项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地、一个个特色产业致富乡里,编密织牢了民生兜底保障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建在家门口,务工就在眼跟前。家门口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共青城市村民的小康路将越走越宽。(王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