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潜心教研促法治

来源:  新法制报     |    日期:  2021年10月27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编号1012

  人物简介

  杨峰,男,1970年出生,南昌大学法学院院长、江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人选(2019年)、“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010年)。

  核心提示

  江西省多部地方性法规,或多或少都有他的笔墨;他潜心法学研究,积极为地方经济法治建设服务;他坚守三尺讲台,积极探索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法学教学方法。他在法学权威期刊《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等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江西省社会规划重大项目1项、司法部与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5项,创立了“一体两翼三元实践教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他,是南昌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峰。

杨峰受表彰

  助力法治建设成绩斐然

  2021年3月1日,江西省首次以省人民代表大会形式审议通过的实体性法规《江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了江西省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乡村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并将江西省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转化成法规制度。

  鲜少有人知道,《条例》的专家建议稿是杨峰领衔撰写的。在他看来,接受委托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的专家建议稿,是法律人服务地方经济、法治建设的责任。

  实际上,江西省重要的地方性法规,包括《江西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草案)》《江西省全民健身条例》等专家建议稿,均由杨峰领衔或参与撰写。此外,他还积极参加由省人大、省司法厅组织的地方立法论证。比如,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杨峰就参与了立法论证。“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影响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因素。”杨峰表示,要吸引企业投资兴业,须改善营商环境。

  潜心法学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杨峰主要从事民商法学、金融证券法律制度、生态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研究,在法学权威期刊《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等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10余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此外,他还出版了专著2部。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东道国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和税收等方面和我国的相应法律法规差异巨大。”杨峰表示,如果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对东道国法律风险估计不足,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杨峰在主持的《江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风险防范》课题中,梳理出了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投资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劳工问题、环境保护等方面易引发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课题研究方面,杨峰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江西省社会规划重大项目1项、司法部与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5项,研究成果丰硕。

  探索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杨峰始终将教学当成头等大事,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积极探索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法学教学方法。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法治建设需要的高质量法律人才,是当下法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杨峰说。

  一直以来,法学教育都存在重书本轻实践、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杨峰创立了“一体两翼三元实践教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开设案例教学课程(实体)和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课程(程序),结合ODR在线争端解决平台、校内模拟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战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杨峰还探索建立了“法学院(学)—公检法司机关(政)—律师事务所(企)联合培养”的三方联动人才培养合作体制,把学校与实务部门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共同主体,形成多方联动的法律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这一教学成果,获得了江西省第十六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文/图 郭静 记者戴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