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南昌市红谷滩区政法系统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真办事真见效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来源:  新法制报     |    日期:  2021年10月18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今年以来,南昌市红谷滩区政法系统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密切结合,积极落实落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队伍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建信息化平台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AI摄像头自动捕捉异常现象,并生成警示信息;独居老人、残障五保户长时间未出家门,可自动报警……如今,这样的智能生活场景不再只出现于科幻电影中,而是成了红谷滩区“智慧平安建设”的常见片段。

  10月11日,家住红谷滩区的邓某因家庭琐事与家人发生争吵,离家出走还说要自杀。邓某家人向辖区龙蟠街派出所求助。得知此情况后,红谷滩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龙蟠街派出所民警及工作人员利用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及无人机,寻找当事人的行踪。经过不间断搜寻,最终锁定了当事人最后出现的地点,并于当天晚上找到了当事人。

  “热情为人民服务,真诚为百姓解难。”第二天,邓某的家人特意赶到红谷滩区委政法委表示感谢,并送上一面锦旗。

  “看到他们一家人欢喜的样子,我觉得我们所有的辛苦都值得。”红谷滩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红谷滩区以大数据建设为支撑,以智能化应用为手段,充分运用AI、VR、5G等科技手段,新搭建了区域社会治理平台,建成了95个智慧平安小区。同时,加强农村天网工程建设,截至目前,生米镇18个行政村、121个自然村已实现“天网工程”全覆盖。此外,红谷滩区的智能安防小区在全市做到了建设经费最大、建设数量最多、建设标准最高。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后,发案率大幅度下降,可防性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3.19%,促进了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设民情理事会 百姓有了“贴心人”

  解矛盾是促和谐的关键。近年来,红谷滩区积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践,涌现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物业、民情理事会等平台载体和工作品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初期、前端。

  凤凰家园社区是一个集经适房、廉租房、农民还建房于一体的综合性小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曾是传销、盗窃等案件高发的“问题小区”。为改变这一现状,社区成立民情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包括社区党支部成员代表、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片区民警、法律工作者等。

  成立民情理事会后,一些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凤凰家园社区的这一做法,很快在全区推广。目前,红谷滩区的村、社区都成立了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为矛盾双方提供坐下来心平气和商量解决问题的平台,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截至9月30日,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175件,化解成功3079件,化解率达96.98%。

  聚焦“急难愁盼” 创新举措惠民生

  今年以来,红谷滩区不断创新举措,依法打击非法集资、虚假诉讼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违法犯罪,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诉讼机制,以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真办事、真见效。红谷滩区积极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政法业务相促进、相融合,持续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智慧智能的新举措。

  红谷滩区委政法委结合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智慧小区建设,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区法院推行司法便民“三无需”,即申请执行、再审、退费无需多跑腿;区检察院出台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一批措施,切实提高主动服务群众水平;区公安分局开展守护群众“钱袋子”、力解群众“揪心事”等六大主题系列惠民、利民实践主题活动;区司法局针对群众需求与单位工作实际,确定了提供远程会议电话预约服务、“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等特色举措。

  这些便民利民措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从细节出发、从“小事”出发,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前移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流程,让当事人“最多跑一趟”或“一趟都不用跑”。

  目前,红谷滩区委政法委牵头政法各单位出台各类便民利民举措37条,为群众办实事978件。

  红谷滩区法院: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红谷滩区法院结合审判执行工作,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把察民情、解民忧、送服务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三无需”措施提升服务实效

  该院以提升司法服务实效为目标,推行“三无需”措施,即申请执行和申请再审时无需提交法律文书和生效证明、一窗办理退费无需再多跑路。该院规定,当事人申请执行时,无需提交生效法律文书和生效证明,立案审查人员根据当事人提交申请中载明的信息,点击进入江西法院审判执行平台,核查该法律文书是否生效。若平台显示已生效,工作人员便截屏打印载明生效日期的页面,审查立案。经联系确认文书尚未生效的,告知申请人待生效后,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执行。申请人申请再审时,无需再提交生效法律文书和生效证明。

  强化民生领域司法保障

  尽职尽责为民办实事,全力以赴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这是红谷滩区法院执行法官的“执念”。

  2020年5月,陈某在为某小区业主安装雨棚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落,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死者家属将雇主熊某诉至法院。法院判令熊某支付死者家属赔偿款591204.75元。判决生效后,熊某未履行赔偿义务。死者家属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

  被执行人熊某在签收执行通知书等材料后,迟迟未履行赔偿义务。为此,执行人员将熊某名下车辆扣押至法院。因赔偿款数额较大,申请执行人同意给予熊某一定期限筹集赔偿款。但期限满后,熊某仍未还款。执行人员传唤熊某来法院,将其拘留。之后熊某亲友筹得40万元来到法院,申请提前解除对熊某的拘留。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法院决定提前解除拘留,熊某承诺在1个月内付清余款。

  “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立足审判职能,强化民生领域司法保障,倾心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案件,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红谷滩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谷滩区检察院:发挥检察职能提升司法公信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今年以来,红谷滩区检察院聚焦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发挥检察职能,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将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的实际成效。

  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红谷滩区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对重大复杂涉市场主体刑事案件,一律提前介入,引导公安调查取证。同时,严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大程度追赃挽损,深入推进“断卡”行动。

  着力保护涉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对涉及市场主体问题线索开辟“绿色通道”、通过12309网站、检察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向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检察服务。

  拓宽司法救助案源

  今年5月,红谷滩区检察院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辖区一些场所摆放的自动售货机均未在显著位置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信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立即启动立案程序,对该案进行了调查。

  5月21日,红谷滩区检察院对该案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办案检察官向参会人员介绍了相关情况,并提出拟处理意见。行政机关代表分别针对该案反映出的问题作了说明,并表示将尽快解决本案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

  据了解,今年1~8月,该院组织检察人员对红谷滩区域内食品自动售卖机、商场等开展摸排。此外,该院加大检察司法救助力度,制定《司法救助工作方案》,明确救助工作内容,丰富救助形式,不断拓宽司法救助案源。

  红谷滩公安分局:用真心真情为民解忧

  一诺千金,有诺必践。今年以来,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真心真情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之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辖区群众广泛好评。

  消除隐患保障公共安全更“放心”

  国庆假期,为确保辖区秋水广场游客安全和道路畅通,红谷滩公安分局与红谷滩交警大队快速反应,通力合作,在秋水广场沿线采取“南北进出,中间封闭,波次放行”等措施确保游客安全有序进出。

  “执勤警力整齐有序组成拉链式‘人墙’,既分流了世贸路地铁通道过街人流,又规范了赣江大道沿线人、车通行秩序,有效消除了人车混行、群体性踩踏事件等安全隐患。”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局通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平安建设,加大执法办案法律援助力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有效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促使停访息诉。自3月1日至今,该局解决群众揪心事344件。

  转变作风解决群众难题更“暖心”

  因要赴香港中文大学就读,8月27日,辖区居民小曾来到红谷滩分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48个月往来香港的逗留签注。窗口民警第一时间受理申请,并告知需5个工作日后领取证。

  8月30日上午,窗口民警得知9月3日是香港中文大学报到、注册最后截止日期,逾期视为自动放弃,遂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申请“绿色通道”,最终得到支持,加急、加快为小曾同学办好了赴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的逗留签注。

  今年以来,该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国通办”“一门通办”“一网通办”改革,加强“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精准服务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做好办理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等服务,优化办事大厅环境,打造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该局各派出所及窗口单位定期清理身份证、出入境证件自助领证机,对两个月以上未取证或行动不便群众、60岁以上老年人,由社区民警开展送证上门服务。

  红谷滩区司法局:打通“堵点”“痛点”办好为民实事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今年以来,红谷滩区司法局结合实际,立足职能职责,着眼于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堵点”“痛点”,持续探索为民办实事方法路径。

  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便民惠民

  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纠纷的主渠道作用,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红谷滩区司法局迅速行动、认真部署,扎实推进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工作落实落地。今年5月,红谷滩区首批行政复议咨询代办点(社区)在红谷滩区沙井司法所正式投入运行。8月19日,沙井司法所代办点受理了第一起行政复议申请。

  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当事人提供了专业的行政复议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人)针对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直接在各镇、街道行政复议代办点递交申请材料,在家门口就能申请复议,打通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复议维权的“最后一公里”。

  “行政复议代办点的设立,是一项具体的便民惠民措施,程序简便效率高,提高了行政复议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优化了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红谷滩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足不出户”化解矛盾纠纷

  为优化人民调解服务举措,红谷滩区司法局大力推行多元调解服务,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困难人群,坚持就地就近就便化解矛盾纠纷。

  受疫情影响,省内监狱暂停亲属探监服务。红谷滩区司法局推行远程会见电话预约服务,群众一通电话即可预约会见。截至目前,共接受远程会见申请592次,会见人数1766人。

  社区琐事,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意见;邻里争执,法律顾问参与调解……红谷滩区大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目前,全区共有“法律明白人”骨干1980余人。同时,不断强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在全区各镇街处、部分村(社区)安装设置17台智慧“法律明白人”终端,实现“法律明白人”线上学习、智能服务一体化建设。

  随着“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大力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还承担起了为“法律明白人”精准普法的工作。今年以来,他们参与各类法治宣传50余场次,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文/ 辰光 熊伟健 记者李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