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处处好光景

——新余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1年08月16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立秋时节的新余,天空如碧,青山如黛。驱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乡村公路上,白墙灰瓦的村舍和稻田分布两边,翻过几座小山后,几栋宽敞的厂房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渝水区罗坊镇绵山村的黑山羊养殖基地。

  在基地大棚内,一头头壮硕的简州大耳羊正在悠然自得地吃着花生秸秆。新余市梦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忠平说:“这里饲养的黑山羊存栏数量有2000多头,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当地农户寄养的。”

  据张忠平介绍,公司于2014年在绵山村建立肉羊及种羊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户的利益挂钩,村民以投资、投劳等方式参与,投入的资金等额折算成羊崽,寄养在公司的养殖场,由公司统一养殖、统一销售,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收益分配。目前,公司年出栏肉羊2000多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带动了附近500余名农民增收创收。

  “特色养殖不仅带动村民增收,还给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近万元。”绵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海说,“除此之外,村里积极盘活村集体资源,种植新余蜜橘和翠冠梨,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每户村民每年增收5万余元,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新余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在稳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做大产业规模。全市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为村民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走进位于新余高新区的中田现代农业公司,穿过宽敞整洁的厂房,来到恒温恒湿的菇房,只见4米高的不锈钢架上,分布着6排菌床,一朵朵雪白鲜嫩的双孢菇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我在这里做事,一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块钱。”今年41岁的傅红霞来自罗坊镇竹山村,她一边麻利地采摘、分拣双孢菇,一边开心地说,“我在高新区买了房子,小孩在高新四小读书,我中午还可以回家给孩子做饭。”

  公司企划部的李珂介绍,依托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双孢菇的生长周期明显缩短,从菌料进菇房到长出蘑菇只需18天,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每天都有工人进房采摘。蘑菇长势旺盛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公司积极动员返乡务工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各类人员应聘入职,吸纳了高新区周边的姚家边、伍家村等地60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新余市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心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打造优质水稻、优质瓜果、高产油茶、商品蔬菜、中药材等九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市早稻播种面积59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6万亩,肉牛、羊年存栏9万余头,水产品年产量2万余吨。同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问题,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为经营主体节约成本1.2亿元,带动4万余农民就业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新余市始终将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拓宽农民致富路。如今,行走在充满生机的渝钤大地,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全市40余万农民喝上了与城市同网、同价、同质的自来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文/ 邹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