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层综合减灾“景德镇品牌”

景市扎实推进综合减灾工作 逐步形成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体系

来源:  江西法制网     |    日期:  2021年04月09日     |    制作:  曾若晨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日前,省应急管理厅对2020年度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单位进行了公示,共评选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1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16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0个。其中,景德镇市有2个社区被列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本着“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动态管理、激励支持”的原则,景德镇市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示范乡镇(街道)和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队伍和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着力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逐步形成以示范社区为基础、以示范乡镇(街道)为重点、以示范县(市、区)为引领的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体系,努力打造基层综合减灾“景德镇品牌”。

  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汇报会现场

  专题调研

  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

  提升基层减灾能力是防灾减灾救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开展基层减灾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应急管理重点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景德镇应急管理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推广情况”的专题调研工作,通过走现场、听汇报、查资料等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景德镇市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的现状。结合专题调研,总结过去的创建经验和做法,查找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下一步创建和推广工作的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景德镇应急管理部门发现受到经济条件较差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现有的示范社区在创建数量上,城市明显多于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自然灾害易发农村基本没有开展相关活动,在创建质量上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受制于中央财权和事权划分,社区工作还难以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景德镇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奖励政策,目前的奖励资金对于创建工作来说远远不够。此外,重突击创建、轻日常管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景德镇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作为创新防灾减灾工作思路、整合防灾减灾公共资源、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构筑城乡防灾减灾格局的重要抓手,引导并带动城乡社区在识别评估社区灾害风险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推进社区综合减灾设施、装备以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减灾活动,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加强协调

  推动资源共享共用优势互补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新时期抓实防灾减灾救灾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建立领导有力、上下协调、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景德镇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认识到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景德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对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注重调动和发挥各级减灾委员会、社区居民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减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机制,强化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形成由政府主导、应急牵头、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运作机制,推进社区综合减灾组织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预案制度、物资装备、宣传教育等各项能力建设水平的提高。

  景德镇注重通过减灾委加强对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将相关部门资源优势与基层实践优势进行有机融合。各县(市、区)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采取人员力量共用、场所和设备共享、项目合作开发等方式,推动资源共享共用、优势互补。例如,昌江区昌南湖社区利用综合治理天网监察系统实现了2.8平方公里的辖区道路实时监控全覆盖,可在社区大屏幕上实时察看各个路段的情况,网格员的手机上配备了专门软件,可以及时上报突发事件,大幅度提高了发生灾害时的应急响应速度。

  各县(市、区)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减灾工作。例如,乐平市天湖社区与蓝天救援队合作,天湖社区为蓝天救援队提供住所,蓝天救援队带领社区居民排查隐患、组织演练、开展培训,提供救援服务。

  因地制宜

  着力打造特色减灾示范社区

  景德镇各县(市、区)充分考虑社区特点和风险状况,着力打造特色减灾示范社区。有的新建城市小区居民素质较高,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创新载体,通过聘请专业老师、开展应急演练、依托社区学校、进行广场文艺等方式将宣传教育常态化。有的社区针对当地汛期灾害较多的情况,注重城乡社区避难场所建设。有的社区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依托,组建了义务消防救援宣传队——“妈妈防火团”,将社区保护对象变为主动参与对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组织乡(镇、街道)的工作人员开展全国、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学习宣讲20余次,累计吸引1500多人参加,为夯实创建工作基础提供了保障。结合景德镇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际,以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通过制作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挂横幅等形式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普及抢险及自救互救知识。据统计,景德镇共开展了各类防灾减灾宣传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了群众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的兴趣,提升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抵御灾害能力和参与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重心前移

  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为进一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推广工作,景德镇市要求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纠正“重救灾、轻减灾”的思想,将工作重心前移,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首先,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不断完善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综合运用资金、物资、项目等各类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管理等多种手段,共同做好社区减灾工作。景德镇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支持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隐患排查及治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社区管理者及居民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等工作。加大对经济不发达、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

  其次,加强对已公布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动态管理,适时开展复核评估、情况抽查通报、问题整改、称号撤销等工作,实现示范社区创建从数量、质量并重到更加重视创建质量的转变,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引导社区更加重视创建后的日常防灾减灾工作。结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升创建工作层级,在现有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基础上,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严格遵循“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动态管理、激励支持”的原则,对照新修订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评分参考表,满足基本要素中组织管理、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力量建设、预案编制与演练、宣传教育和创建特色等九项基本要素,总评分达到80分以上,且社区减灾工作对其他社区有示范引领作用,方予以创建申报。突出新时代防灾减灾工作特点,加大消防安全工作力度。

  此外,景德镇还引导专业技术力量参与社区减灾,邀请减灾委和有关科研院校的专家参与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提供更丰富专业的多元化支持。依托专业型企业或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社区隐患排除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即依据隐患的严重性、治理成本(资金、人力、时间等)、技术需求、治理过程可能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等,对隐患治理工作的轻重缓急给予排序,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通过隐患治理,切实提高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文/金殷俊 王申徽 记者徐晓娟 图/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