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保忠:解千般结暖百姓心

吉安市青原区值夏社区居委会主任扎根基层15年 调解矛盾千余起

来源:  江西法制网     |    日期:  2020年11月27日     |    编辑:  丁嘉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调解委员会主任、社区居委会主任、芗城义警协会骨干……身兼数职,但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人民调解员的身份。15年来,吉安市青原区值夏社区居委会主任白保忠扎根人民调解事业,调解矛盾纠纷千余起,调解成功率96%。凭借123调解工作法,白保忠成为了百姓的贴心人,“白保忠调解室”也成为大家的“解难所”、“说事室”和“倾诉屋”。2018年,“白保忠调解室”被省司法厅评为“江西省先进调解集体”。

  满怀赤诚巧解千般结,不忘初心情暖百姓心。白保忠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操心着社区的大事小情,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白保忠

  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值夏社区居委会主任

  2017年3月,成立“白保忠调解室”

  15年来,扎根人民调解事业,调解矛盾纠纷千余起,调解成功率96%

  2020年度江西省优秀志愿者;吉安市2019年度第一期“吉安好人”;青原区2018年度普法先进个人,2018年度优秀人民调解员

白保忠(右)调解中

  收获信任 走上“调解之路”

  走进“白保忠调解室”,墙上白保忠调解室“123”调解法、值夏镇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组织结构图等规章制度简单明了。在白保忠桌上,《我的调解故事》、《法律明白人》等专业书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白保忠笑着说:“调解不仅仅是鸡毛蒜皮的纠纷,还涉及法律知识等,我只有一边调解一边学,才能保证调解结果让人心服口服。”

  白保忠是镇上的“外来户”。1986年,白保忠一家从泰和县搬到青原区值夏社区。2003年,白保忠从吉安市赣江制药厂下岗后,带领工友们外出打工。2005年,白保忠回到家乡准备休息一段时间继续出去务工。此时,恰逢值夏社区招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白保忠来到了社区担任文书兼做调解工作。

  值夏镇人口逾万,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邻里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都来社区调解。当时的白保忠完全是“门外汉”,但凭着一腔热情他渐渐摸出了门道。

  居民蒋某在自家外墙上装空调,被隔壁老人阻拦,两家矛盾迅速升级。白保忠第一时间来到现场,认为装空调只是导火索,引发纠纷肯定另有原因。现场双方情绪都很激动,不适宜调解。白保忠将现场围观群众劝开后,当天晚上来到老人家里拉家长。果然老人最终道出实情,原来五年前蒋某在公共巷子区域挖了一个化粪池,引起老人不满。白保忠抓住这个关键点,进行劝导,促纠纷化于无形。

  在成功调解了几起纠纷后,白保忠渐渐声名鹊起。“以前我是外来户,来社区工作后,居民们对我更热情了,茶余饭后经常说小白调解很公正。”白保忠告诉记者,“社区居民们的肯定给了我很大动力,原来调解是这么有意义的事!”

  社区居民的肯定给了白保忠很大的动力,但是每个月微薄的工资让他犯起了愁。社区党支部书记欧阳小萍的一番话坚定了白保忠留下来的决心,“社区工作工资低事情琐碎,但这里是你的家,你有知识有能力,这里需要你。”

  边干边学 成为“行家里手”

  但是调解工作不是一腔热情就能做好的,还得有理有据,而这个理和据需要法律知识来支撑。扎根调解工作后,白保忠一有时间就钻研法律知识,学习调解方法。他还坚持写调解日记,一点点总结经验。

  镇里卢某和段某两家共用一堵墙,2019年11月,卢某想拆除这堵墙,危及段某家的房屋安全,两家因此起了纠纷。为此,白保忠到当地土管、司法部门咨询确定墙的产权,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并请评估单位进行估价。最终拿出了适合的解决方案,纠纷顺利化解。

  接到一个调解事件,白保忠总是先分析,再翻看法律书籍,还不懂的就找问专业人士求教。

  土地纠纷在农村非常常见。值夏社区茅棚街的彭某和邻居凌某的房屋相隔仅30余厘米,一直以来彭某家楼梯就建在30余厘米的过道上,凌某只能从楼梯下通行。2007年,彭某改建新房,重新在原地建楼梯时遭到凌某阻拦。双方一言不合,便各自纠集亲友,准备械斗。白保忠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白保忠借着家喻户晓的六尺巷故事,反复做双方工作,最终彭某将外墙往里缩了12厘米,双方握手言和。

  “当时我太鲁莽了,好在白主任及时给我们化解了矛盾。他说话在理,办事公道,我们服。”而这样的纠纷,白保忠已不知调解了多少,每次他都心平气和低调介入,最终稳妥解决问题。2010年,白保忠还被青原区人民法院聘为人民陪审员。

  摸索创新 提炼“123”调解法

  在多年的调解实践中,白保忠发现,个人能力、精力毕竟有限,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发挥更大功能。2015年,白保忠从建筑、商业、邻里、交通、妇女、儿童等领域聘请调解员充实调解队伍,值夏社区的调解工作从白保忠的单打独斗向团体协战转型。2017年,在此基础上,以白保忠个人命名的白保忠调解室正式成立,一支以乡贤、退休老干部、知名人士等组成的专业调解队组建完成。调解员全部挂在白保忠调解室墙上公示,当事人可以选择自己信得过的调解员参与调解。

  有团队,更要有工作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白保忠总结出了一套“123”调解法:即第一时间介入,尽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尽量客观地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调解双方的真实想法;二是态度诚恳,无论调解对象如何情绪激动,不参与争论,不当场评论,谦和真诚地介入调解。抓住三个关键点,抓住焦点,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抓住准利益平衡点,客观公正维护双方利益;抓住要点,把“法”理和人情讲清楚,提出合理化建议。

  白保忠调解室里有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化纠纷促和谐,全心全意为人民”,这缘自一起长达4年的纠纷成功调解,也是“123”调解法的生动实践。

  2014年5月,王某因建房与欧阳家族发生纠纷,双方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当时经村委会调解后,双方将此事暂时搁置。2018年8月31日,双方矛盾纠纷再次升级,造成王某及其儿子轻微伤,派出所介入后,将欧阳家族的4人依法刑事拘留。

  “白主任,我知道你在调解方面在行,我与欧阳家族的纠纷还要麻烦您调解一下。”2019年7月5日晚,王某请白保忠进行调解。白保忠第一时间介入,对方却态度强硬,几乎不让靠近,更不要说交谈。如何取得对方信任?在冥思苦想后,白保忠决定逐个击破,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去做工作。一个月来,白保忠泡在当事人家中,和对方谈心拉家常。终于,当年7月底,在白保忠、当地派出所及政府分管领导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协议,一起长达四年的纠纷顺利化解。

  说理解事 筑牢“第一道防线”

  从下岗工人到居民身边的“法律顾问”,白保忠用行动筑牢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欧阳小萍告诉记者,如今,白保忠调解室的“业务范围”不仅在值夏镇,附近乡镇一些棘手的纠纷都会邀请白保忠参与调解。15年来,白保忠调解矛盾纠纷千余起,调解成功率96%。其中,参与调解附近乡镇及庭前调解十余起。

  2017年12月31日,贵州人陈吉(化名)因一起交通事故死亡,留下7个孩子,而其父母远在贵州且已八十多岁高龄。新圩法庭开庭前,将此案交给白保忠调解室进行庭前调解。

  接到该案时,白保忠心里一愣,陈吉一个人拉扯7个孩子,生活非常困难,前两年才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落了户。如今,家里的顶梁柱倒了,7个孩子怎么办?调解中,白保忠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出发,提出让值夏社区居委会充当被害人的监护人。最后,在白保忠工作室的耐心调解下,肇事方一次性赔偿受害方各项费用55万元。在将其中的9万元用于父母的养老后,剩余的46万元由社区进行监管,用于7个孩子住房、生活及学费等开支。如今,白保忠是7个孩子的白叔叔,孩子们有什么困难总爱找他说一说。

  “人民调解这个工作包含了太多酸甜苦辣,但看到一桩桩矛盾纠纷在自己手上化解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幸福和自豪感。”如今,值夏社区居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白保忠调解室”,这里已成为大家的“解难所”、“说事室”和“倾诉屋”。

  “白主任,我心里实在难过。”2017年底,杨招娣来到白保忠工作室,一坐下,眼泪就扑簌簌地流下来。杨招娣家庭情况复杂,两口子年纪大了还得负担6个孩子,压力非常大。无人倾诉下,杨招娣想到了白保忠,一番劝解后,杨招娣的情绪平和了很多,“平时能帮的你已经帮了,我今天就是心里堵得慌,和你诉诉苦。”

  为了从根本上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2019年,白保忠还发起成立芗城义警协会,协会吸纳了各行各业的热心人士,共有会员63名。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全镇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法治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等志愿活动,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

  凭借优秀表现,白保忠获评2020年度江西省优秀志愿者;吉安市2019年度第一期“吉安好人”;青原区2018年度普法先进个人,2018年度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记者方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