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永不服输的精武奇兵

江西籍现役军人15分钟内勇救4名落水群众 网友称赞“教科书级别的救援”

来源:  江西法制网     |    日期:  2020年11月09日     |    编辑:  曾若晨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面对险情,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沉着应对、技能熟练……7月12日,陆军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班长王亮在从浙江省金华市回江西省浮梁县老家探亲,途中遇一辆小轿车侧翻坠入公路下面的河流,15分钟内王亮勇救4名落水群众,将军人的本色与荣耀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一片赞誉。

  王亮说,今日的自己,皆是部队培养与锻造,是部队让他得以“脱胎换骨”——不只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更在精神层面重塑了自己,让他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军人血性,懂得何谓荣誉、责任与信仰。

  人物简介

  王亮:1999年1月出生,景德镇市浮梁县经公桥镇经公桥村人,2016年参军入伍,现服役于驻金华73132部队,2020年7月,王亮在水中救起4名落水群众。事后,央视、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分别进行了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王亮被第72集团军授予一等功,并荣获浙江青年五四奖章、江西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惊魂一刻

  15分钟内勇救4人

  对于落水被困车内的王长才一家而言,最大的幸运,莫过于王亮如天降神兵般地及时出现。

  “事后,我们来到王亮救人现场,发现从堤岸到河面有5米多高,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纵然有胆量跳入河中,却未必有能力在这么短时间内救出车内被困人员,更未必能对被救上岸的人员第一时间施以恰当的急救。”省委政法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在当时当地,既有毫不犹豫救人的意愿,亦有奋不顾身的胆魄,更兼具一身过硬本领与急救能力的人,方圆数公里内,或许唯有王亮。

  “当时家人都已经准备放弃、等待死亡了。”获救的王长才事后回忆说。

  一个人,15分钟内,3次往返,4条性命。对于获救者而言,这或许是“运气”。但之于王亮,能够于顷刻间完成这一惊天壮举,却绝非“巧合”。

  当无数网友称赞王亮“教科书级别的救援”时,他们很少知道,这15分钟内的生死救援,究竟凝聚了平日多少的血与汗。

  “先有本事再有命!救人牺牲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像王亮这样,短时间内在湍急河水中,从落水的车里救出4人,这实在是难得。”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旅长陈建活的评价,可谓切中肯綮。

  参军入伍

  圆了埋藏十余年从军梦

  对于王亮的英雄壮举,其父母十分欣慰:“当初只是想他还小,担心过早进入社会学坏了,才送他到部队去历练,没想到,部队把他培养得这么好,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王亮出生在普通人家,可以说家境比较清贫。7岁那年,生母吴满兰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后来,父亲王有成再婚娶了继母冯绿叶。那时,父母总是早出晚归,去附近山上打柴火卖钱,养家糊口。

  父母的含辛茹苦,王亮打小看在眼里,稍大些就经常帮着父母上山采茶,赚钱贴补家用。从小埋下的不怕吃苦、自立自强的种子,成为他进入部队后的力量源泉。

  继母冯绿叶记得,王亮小时候,曾被邻居家孩子在玩耍中不小心用石头砸了脑袋,鲜血直流。而王亮一如既往,沉默着不还手。邻居家长提上一篮鸡蛋登门致歉,王亮父母也只是宽慰道:“小孩子玩玩闹闹,磕磕碰碰是难免的……”

  “没必要为一些事情斤斤计较,以致伤了和气、伤了情感。”王亮说,父母的和善,让他很早就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可贵。

  在经公桥村,对于人民解放军,村民们大都抱有特殊的情感。不只是因为这里是革命老区,更重要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某部队曾在村里驻兵,经公桥村的村民们切身体会到何为“军民鱼水情”。

  像当地大多数青少年一样,王亮从小便对军人充满了敬仰。小时候,他最喜欢的是一支木刻手枪,最爱听的是1998年解放军鏖战洪魔的故事。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佩、对人民军队的向往,深深埋进了少年王亮的心里。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全网直播后,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再次激发了王亮从军报国的热情。他给父亲发信息:“我想去当兵,相信我一定能干出名堂来!”

  他的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2016年9月,王亮正式入伍,穿上了橄榄绿的军装,圆了自己埋藏十余年的从军梦!

  淬火锻造 

  从懵懂青年到精武奇兵

  入伍后,王亮加入了原第31集团军步兵第91师某团6连。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英雄部队,以“思想红、战味浓、作风硬、要求严、敢为先”闻名,曾涌现出三等功班一班、二班,一等功臣于吉祥,二等功臣刘桂林、刘东华等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

  在部队日常生活中,评比与考评几乎是家常便饭,每天都有。挖掩体要比谁挖得好,战斗动作要比谁规范标准,投弹要比谁投得远,打枪要比谁打得准,内务整理也要比谁的被子叠得整齐……而在战友们眼里,王亮好胜心极强,似乎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甚至是近乎偏执的倔强。

  “当个兵总得有点本事,要想骄傲地活着,就得逼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是王亮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更是他入伍四年来军旅青春的真实写照。

  刚入伍时,个头不高的王亮身形微胖,体能也不占优势,因此在不少训练课目上差距明显,尤其是武装越野和海上游泳更是短板弱项。然而,王亮却是出了名的倔、不服输。

  为了迅速补上体能短板,每次训练,王亮总会比别人更加拼命。连队要求过一遍的战术动作,他总要反复练习好几遍,哪怕衣服磨破洞、手臂磨出血也要取得点滴进步才肯罢休。

  王亮所在部队每年都要组织濒海驻训,3000米赤臂蛙泳是必考科目。入伍之初,在农村长大的王亮虽“懂水性”,但游泳技能并不突出。于是,在营地游泳池训练时,他便不断自我加练,练习蹬夹腿动作时,练到脚踝红肿、肌肉酸痛,仍然咬牙坚持。

  训练场上挥汗如雨,考核场上竭尽所能,比武场上倾尽全力。正是靠着这股倔劲、狠劲、韧劲,从第二年起,王亮便完成了从单项过硬到“全能尖子”的蜕变。入伍第三年,他转了士官、入了党,成为同年度入伍兵中最早入党、当班长的,也成为连队最年轻的战斗班长。

  经过4年军旅淬炼,而今,王亮已熟练掌握步枪、手枪、狙击枪、榴弹发射器、120反坦克火箭、重机等6种步兵主战武器操作,练就了“观、通、动、打、破、防、保”7种单兵作战技能。

  身先士卒 

  用实际行动作表率

  如果说,军人血性造就刚强本领,集体荣誉激发责任担当,那么真挚的战友情,则强化了王亮的奉献意识与牺牲精神。

  王亮虽然年轻,但身为班长的他热爱自己的集体,奋力拼搏的路上,战友如果有需要,王亮总会尽己所能提供帮助。

  新兵第一次20公里拉练,天气炎热,背上50斤的背囊,大家还没出发就已经大汗淋漓。拉练途中,不少新战士因体力不支而感到头晕不适,王亮把自己仅剩的小半壶水分给战友,一路上不断活跃气氛,为战友驱散消极思想。

  拉练结束,许多新战士的脚都磨出了水泡,王亮也不例外,但他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用活跃的气氛感染,帮助战士们将拉练的辛苦抛诸脑后。

  去年8月的一天,战友郑厚贵突发高烧,王亮背着他赶到卫生队治疗,通宵陪伴、一宿未眠,第二天一早还找炊事员煮了粥、煎了蛋。当天17时许,郑厚贵退烧后,王亮又把他扶回连队,晚饭后又打来白开水,把药送到身边……

  今年4月,刚下连到王亮班的新兵张小龙,从小较叛逆,与父母沟通少,性格内向,多年来也没有好好过一次生日。令他想不到的是,生日那天中午正常开饭的时候,班长王亮端来了一碗自己做的面,并带领全班唱起了生日歌,让张小龙感动不已。

  心怀荣誉与责任,自然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作为连队最年轻的战斗班长,王亮很清楚,只有自己工作扎实,才能真正树起骨干的好形象、赢得大家的信服。

  王亮时常以排雷英雄杜富国那句“你退后,让我来”自勉,用实际行动为连队作出表率,带动着全班全连战士向上向好。

  文/图 王冬史 亚翔 记者廖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