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店”发力 一起奋斗奔小康

宜春市检察院帮扶上高县潢里村激发群众脱贫动力

来源:  江西法制网     |    日期:  2021年03月24日     |    制作:  喻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行走在宜春市上高县蒙山镇潢里村,只见青山巍巍,小河潺潺,一幢幢漂亮的房子掩映在花丛中、桂花树旁……一位打工归来的村民感叹地说:“才两年没回来,变化太快了,差点认不出来。”就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脏乱差闻名的省级“贫困村”。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到如今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村,追溯这场美丽嬗变,一切都自2017年6月宜春市检察院的定点帮扶开启。

  扶贫干部为村民兑换积分

  七旬老人成为自力更生典范

  谈起潢里村的变化,晏书亮打开了话匣子,去年6月,他成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起初入户走访,村民们常以外出办事不在家为由不接待,让他吃了不少“闭门羹”。

  于是,晏书亮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向镇村的老党员、老干部请教,与村民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对村里贫困户脱贫计划重新“号脉”,针对劳动力欠缺、因病、因残等致贫的贫困户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

  晏秀连,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劳动能力较弱,靠着一点微薄的政府兜底保障维持生计,晏书亮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其申请力所能及的保洁工作,申请低保提标,在年底资产受益时进行适当倾斜,平常经常性上户帮助解决困难。对于这些,晏秀连都记在心里。去年年底,由于平常工作表现优秀,晏秀连被评为“自力更生示范典型”。

  靠着这样的付出,一年后,晏书亮得到了贫困户的一致认可,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提升

  在交谈中,晏书亮拿出了一份“任务清单”,这是他上任前,分管领导布置给他的“作业”,里面罗列了包括村容整改、支部共建等在内的多项工作。这份工作表,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还好,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村里,有潢里村村干部和我一起努力;在村外,我又有一个强大的‘娘家’在支持着我。”晏书亮说的这个“娘家”,就是宜春市检察院。

  宜春市检察院为村内争取到基础设施扶贫资金20万元,建设完成了长700米、宽3米的村内道路硬化项目,申报了排水沟项目和绿化项目,目前潢里村全村主干道和次干道已经全部完成道路硬化,建有500平方米的集散广场。

  “娘家”的支持给晏书亮打了一支强心针,让他放心大胆地投入到了为村民致富的工作中去。如今,潢里村全村种植烟叶150亩、槟榔芋70余亩,盘活了土地资源,就近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了村产业发展,提升了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

  爱心小店激发内生动力

  虽然是贫困村,潢里村的风气却特别好,现如今,“缺啥就到爱心便利店兑”,这句话近年来一直为村民所津津乐道。

  自打该村“爱心小店”开张以来,村民靠奋斗换取幸福的劲头越来越高,积10分能兑换一瓶洗洁精,积15分能兑换一个卷纸,积30分能兑换一电烧水壶……这家便利店以“不收费”的方式“售卖”生活日用品,帮扶该村低收入群及贫困户,成为宜春市检察院帮扶工作队扶贫又扶志的一抹缩影。

  据介绍,“爱心小店”接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的捐助,村民通过人居环境提升、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子女教育鼓励方案、积极脱贫致富等方式和途径进行相应正向激励加分;对不尽赡养义务、参与“黄、赌、毒”等行为进行反向警示减分,严重者还将列入诚信“黑名单”,取消享受除低保和一切扶贫政策。

  晏书亮告诉记者,“爱心小店”虽然面向村内全体村民,但重点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可享受其他村民的2倍积分,而这种积分制管理模式,让贫困户不再坐等扶贫,而是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文/图 吴梦芹 记者刘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