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监管 修正“蓝帽子”法律空白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存违法“套号”现象 代表建议加大处罚

来源:  新法制报     |    日期:  2021年03月24日     |    制作:  喻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95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监督管理是保证保健食品质量的依据。省人大代表潘新华发现,在实际使用时,有不少经营者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区,大打擦边球甚至违法经营,造成一些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横行市场。为此,他建议加大处罚并及时修正相关法规。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违法“套号”扰乱市场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蓝帽子)是产品的“身份证”,也是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的依据。涂改、倒卖、出租、出借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是违法行为。潘新华发现,在实际使用时,有不少经营者大打擦边球甚至违法经营。

  潘新华指出,产品没有按规范在产品名称里加注册商标,给经销者违规经营留下了可乘之机。这种情况下,作为经销商的大品牌企业已经涉嫌“套牌”、“套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也是违法行为。这会误导消费者,认为这些冒牌产品都是可信赖的大品牌的产品,事实上批文所属单位和生产商都另有其人。

  建议加大处罚并修正相关法规“空白”区

  潘新华了解到,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需要一定的周期,三年以上甚至更长。产品在申请生产批号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大量的产品试验,其申请成本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些不法厂家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就直接与厂商达成协议违法“套号”或“租用”批号,有些商家甚至违法偷用其他厂家的产品批号。

  为此,潘新华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快落实保健食品命名规则及保健食品相关法规的建议》。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建议中称,单一的处罚手段应该更加严厉、多元化,“套号”产品一年内被罚款的次数达到了一定上限,应对其进行停牌等严厉处理。

  同时,要及时修正法规中的“空白”区,明确指出在这之前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产品名称该如何处理,不给不法厂商以可乘之机。

  记者 朱叶